历史故事

《资治通鉴》汉纪十五,匈奴衰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资治通鉴》汉纪十五,匈奴衰落
收藏 0 0

当初,汉武帝派兵征伐匈奴,深入腹地,穷追猛打,前后二十余年,使匈奴的马匹牲畜不能正常孕育繁殖,受到严重消耗,百姓贫苦疲惫到了极点,常常希望与汉朝恢复和亲关系,但却一直未能实现。匈奴狐鹿孤单于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担任匈奴左大都尉,很是贤明,民心归附于他。单于的母亲怕单于不立儿子为继承人而传位给弟弟左大都尉,便私自派人将左大都尉杀死。此事引起左大都尉的同母哥哥的怨恨,从此不再去单于王庭。这一年,单于病重不起,临死前,对贵族们说:“我的儿子年纪幼小,不能治理国家,我决定将单于之位传给弟弟右谷蠡王。”单于死后,卫律等人与单于的正室夫人颛渠阏氏密谋、隐瞒了单于去世的消息,并伪造单于命令,改立单于的儿子左谷蠡王为壶衍单于。左贤王、右谷蠡王心怀不满,打算率领部众向南归附汉朝,又怕自己的力量单薄,难以实现,于是胁迫卢屠王,打算与卢屠王一起向西归降乌孙。卢屠王将此事向壶衍单于告发,壶衍单于派人前去查问,右谷蠡王不肯承认,反将阴谋背叛之事推到卢屠王身上,匈奴人都认为卢屠王冤枉。于是左贤王和右谷蠡王离去,留居在自己的辖地,不肯再参与每年一次的龙城祭祀大典,匈奴从此衰落。

一、堡垒一般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一个团体,外人不太容易知道其运行程序,想对其进行攻击一般都是无从下手,这时就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收买这个组织内部的人,通过策反的方式对这个组织进行瓦解。这种事例在历史上非常多。如果你是一个组织的负责人,需要做的就是经常性的统一这个组织的价值观,”忠诚、奉献”这些词不停的进行灌输,处理问题上尽量的不要有致命的把柄在自己不放心的人那里。职场中最忌惮的是被动,如何能达到自己的利益又能不留把柄这是做事的目标。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对权威非常崇敬,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人的心思活跃,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关于贤明。知人都智,自知者明,实际生活中如果我们能瞬间洞悉对方的心理,把事情处理的恰到好处,尽量的让人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尽管不可能,但是我们的目标),而且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还能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善良等优良的品格,那么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是贤明的。

三、人的本性。无论是单于的母亲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杀死了左大都尉,还是单于临死前把单于位置传给右谷蠡王,都体现了一个人的本性,那就是凡事想着自己,而不是顾及其他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人最本质的东西,我们看一个人的言行,必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表现的不是很明显,那么就可以判断这个人隐藏的很深,现在的言行只是表像,只是为了目的的伪装。再或者这个人被人洗脑太严重,根本就是个傻子。除了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大部分看到的都是关注自己的利益,人人为已。

上一篇

刘梦溪:陈寅恪的学问人生和心路历程

下一篇

高考历史:各朝各代时间轴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