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清朝有一皇帝,在朝拜孔子圣像时,不愿下跪,不把圣人放在眼里?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清朝有一皇帝,在朝拜孔子圣像时,不愿下跪,不把圣人放在眼里?
收藏 0 0

清朝有一皇帝,在朝拜孔子圣像时,不愿下跪,不把圣人放在眼里?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

我们从小就学习过《论语》,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古代读书人更将《论语》视为圣书。古人如此看重《论语》主要还是因为这本书是孔子的语录大全。孔子是中华历史中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古往今来无数的读书人,也被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等等,被历代君王年年朝拜。但是在清朝有一皇帝,在朝拜孔子圣像的时候死活不愿意下跪,究竟是不把孔圣人放在眼里还是另有隐情呢。

祭孔大典的由来

这个不愿意拜孔子的皇帝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他的不情愿下跪祭拜孔子的原因还得从祭孔大典的由来说起。

清朝有一皇帝,在朝拜孔子圣像时,不愿下跪,不把圣人放在眼里?

孔子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百家争鸣,无数学派崛起,儒家也是其中之一。到了汉朝的时候皇帝需要一种正统的思想来统治天下开导黎民,于是他选择了儒家,让儒家思想发扬光大,于是孔子的儒家学派成了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学说。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大成者,有人说中华上下五千年最不能丢弃的文化就是孔子学说了。司马迁曾说过:”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意思就是说全国都将孔子的学说作为最高准侧,他已经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而尊贤敬圣在古代历来是传统,所以这也是后来历代帝王要来祭拜孔子的原因。  

祭孔最先开始的还是鲁哀公,那时候孔子一去世鲁哀公就把孔子的住所和生前所用的东西保存起来,然后每年都来祭祀他。后来汉高祖刘邦路经鲁国旧址时也下来祭拜孔子,于是在历代天子中就流传了一个规矩,每年祭拜一下孔子,祝福国家文化鼎盛。  

清朝有一皇帝,在朝拜孔子圣像时,不愿下跪,不把圣人放在眼里?

本来一开始就是拜拜孔子像而已,但是后来的帝王觉得自己不能比别人差,我不仅要拜孔子我还要让孔子的后人在我这为朝为官。在汉元帝的时候就召孔子后人为帝师,给足了待遇,然后让孔子后人坐镇孔子庙,每年到时间就按时祭拜。  

就这样祭孔的仪式和典礼就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到后来祭孔已经成了全国性的活动。读书人拜一拜孔子希望能讨得功名,平民拜一拜孔子希望自己后代能光耀门楣。这种习俗一直到了明清,而祭孔大典也在明清时间发展到了巅峰,每次祭孔的规模也是前所未见的庞大。我们可以在电视剧里看到过明清时期祭孔大典已经和祭祖大典都没啥区别了。  

要知道满人并非中原人,为啥清朝也要祭拜孔子呢?其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皇帝怕满人坐镇天下而汉人太多会有异心,于是就学习孔子思想来安抚百姓,毕竟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后来顺治帝还在国都建立了文庙,并尊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定下规矩祭孔的时候必须行三拜九叩大礼。殊不知顺治帝这一系列操作坑了自己的儿子康熙皇帝。

清朝有一皇帝,在朝拜孔子圣像时,不愿下跪,不把圣人放在眼里?

康熙大帝的奋斗史

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顺治帝的第三个儿子。那康熙有多厉害呢,他8岁就登基了,14岁就亲自管理政事。正常人在14岁的时候大都还是不谙世事的年轻人,而康熙14岁的时候就要处理大清国内严峻的局势了。  

在康熙登基的那时候,内有权臣祸乱超纲,外有藩王和诸侯霸占国土,自立为王。和鹿鼎记不同的是,还只是十几岁的康熙并没有韦小宝的帮助,独自一人设计弄死了鳌拜,夺回了朝廷大权。  

安稳了国家政权后康熙又亲自坐镇京都,派大军在与藩王和沙俄的战争中获得胜利。那时候明朝剩余势力以郑家为主,蜗居在台湾不出,康熙不惜代价又派军队消灭了明郑政权,坚持天下统一。  

清朝有一皇帝,在朝拜孔子圣像时,不愿下跪,不把圣人放在眼里?

康熙不仅在军事上硬气,在政治上也是不虚。康熙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拉拢汉族人才入朝为官,将满人与汉人彻底的融合在一起。康熙亲手奠定了大清兴盛的根基,为自己儿子乾隆打造了良好的政局和天下,所以乾隆才视康熙为偶像。后人更是尊称康熙为“千古一帝”。  

如此厉害的帝王自然也是心高气傲,他虽然也喜欢阅读儒家书籍,也对孔子有所了解,但是让他对孔子下跪祭拜心里自然也是有点抵触。但是自己老爸顺治帝定下的规矩在这,康熙自己不照做的话岂不是拆父亲顺治帝的台吗,所以到了祭孔的时候康熙还是不情愿地去了。

死活不愿意跪拜孔子

祭拜孔子对于康熙而言也是有诸多的好处,毕竟他是清朝皇帝,无论他怎么做下利于汉人的政策其异心都还是在的,所以要融合满汉还得从思想上入手。那时候汉人还都是受明朝制度影响,读书人也都指望读圣贤书来入朝为官,对孔子都是百般尊重,所以当初顺治帝将祭孔大典发展到极致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清朝有一皇帝,在朝拜孔子圣像时,不愿下跪,不把圣人放在眼里?

到了祭孔的日子康熙也同众人的拥护下来到了孔林,见到了孔子的墓碑。康熙也准备着开始祭孔大典,许愿大清国泰民安,百姓幸福。在祭孔大典的最后阶段,康熙和文武百官一起走到了孔子墓前,准备三叩九拜。  

众人都趴在地上等着康熙下跪时,发现康熙愣在原地,脸色十分难看,就是不愿意下跪祭拜,文武百官内心也开始忐忑了起来。这时一个叫孔尚任的大臣发现康熙死死盯着墓碑上的字,定睛一看突然明白了康熙心里在想啥,于是连忙喊来随从扶着康熙去旁边休息一下,对众人说是皇上累了,等休息一下再进行祭孔大典。

大臣遮住一字,康熙乖乖下跪

趁着康熙休息的时候孔尚任找来一块布,偷偷跑过去遮住了墓碑上一个字,然后再请康熙来进行祭拜。康熙一看墓碑后就乐了,随后身体一软,扑通跪下,毕恭毕敬的对孔子进行跪拜大礼。  

康熙前后的转变让众人不知原因,就连当场进行仪式的孔子后人孔毓圻也摸不着头脑,纷纷跑来询问孔尚任这里面究竟有十分门道。孔尚任对他们笑着解释道:”之前皇上不愿意跪拜孔圣人,是因为他看到了孔圣人墓上有几个大字:大成至圣文宣王。从古至今向来都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哪有帝王向王进行跪拜的,所以我就把王字给遮住了,皇上也就没有了芥蒂。”  

清朝有一皇帝,在朝拜孔子圣像时,不愿下跪,不把圣人放在眼里?

原来孔尚任遮住的王字让孔子墓上的字成了”大成至圣文宣”这样康熙祭拜的时候就没有觉得有失身份,而孔子的身份也成王变成了圣人。以康熙的心高气傲的性格让他对一个王下跪是绝不可能做到的,而孔尚任这灵机一动的做法让康熙既保住了脸面,也不至于落一个不尊孔圣人的骂名。


往期文章精选:

四川农民因酷似马云而走红后,竟耍起了大牌,嫌弃开电动车来接他

爱新觉罗后人因抢不到火车票,在火车站怒斥众人:全都是奴才

冰山惊现少女尸体,尸检专家:她死于700年前,死因丧尽天良

上一篇

海底庞然大物引起关注,电子设备靠近失灵,科学家的观点难以服众

下一篇

拍卖会上一锤定音,拍下鼠首和兔首后,他却拒不付款,为何?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