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陈寅恪:杨贵妃的初夜给了谁?李白是胡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陈寅恪:杨贵妃的初夜给了谁?李白是胡人?
收藏 0 0

看过陈寅恪先生书的读者应该了解,他是十分重视考据的。

与他同时代的钱钟书甚至批评他,有的考据太琐碎、太无聊了。

甚至连杨贵妃嫁给唐玄宗的时候是不是处女,她的初夜给了谁。这些,陈寅恪都要考据。

这样的考据有意义吗?

有的,并且大有深意。

陈寅恪:杨贵妃的初夜给了谁?李白是胡人?

今天大家都说,陈寅恪先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是一位国学大师。

但是,凡是被称得上大师的人物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部分称他们为大师,其实不知道他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

比如说那么多人在讲季羡林先生是位大师,但是有多少人看过他的书呢?

倒不是因为大家不想看,而是没看懂。

为什么没看懂呢?

比如就拿陈寅恪先生来讲,据说他当年在清华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上他的课就没听懂他到底在说什么。

不是他口齿不清,而是他有这样的一个上课习惯:一来先抄板书,写的全是一条一条的史料,都写完了他就坐下来。

据说他是闭目讲课,讲讲讲。好,课上完了,走了。

到底那些史料全部罗列出来是为了什么呢?

陈寅恪为学生上课,就跟他写书的风格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比如说,很多人说他最有名的杰作是《柳如是别传》,但是绝大部分人拿起来,看了头两三页就已经头晕了,再也看不下去。

为什么?(这本书是)一段又一段的考证,一句又一句的引述,跟我们今天熟悉的所有的写作方式都不一样。

我们今天读惯了的历史书,哪怕是很正经的学术著作,都是给你一整套完整的论述,所有的参考材料是夹杂在里面,用来佐证自己的说法的。

但是陈寅恪先生却不习惯这么写。

他的那种(写作风格),人家说是考据癖,就是要说明一个观点,他不是先把观点亮出来,他是一段话一段话地引用,引了不同地方找来的十几段话,然后说两三句结论。

这就说完了,没了吗?没了。接着就再说下一样东西。他是这么来写作,难怪叫人家犯晕。

如果你是看惯今天那种细说历史的书的话,你最好连碰都不要碰陈寅恪的书,你会很痛苦的。

但是如果你能够熬着性子读下去,你就会发现里面大有深意,只不过这个深意也不是人人都欣赏。

我们说民国的那些大师们,他们其实不都是一群好朋友,有时候彼此之间也不对付的。

比方说大才子钱钟书先生,也相当有傲气,你很难想得到有谁是被他看得上眼的。比如说他就不喜欢陈寅恪先生,曾经两三次写东西,批评陈寅恪先生。

他批评陈寅恪先生太喜欢做考据,而有的考据太琐碎、太无聊了,你不知道考据那个有什么用?

陈寅恪:杨贵妃的初夜给了谁?李白是胡人?

钱钟书

比如说他就指出一点,陈寅恪先生连杨贵妃嫁回给唐玄宗当贵妃的时候,是不是处女,她的初夜到底给了谁,这个东西都要做考据,这有意思吗?

可是,我想跟大家讲的是,陈寅恪先生不是一个没意思的人,他做的所有这些考据,他很多工夫就在这里头。

他的很多细密的考证工夫不是出于癖好,而是为了提出一些很大的观点,埋伏在里面,你要小心看。

就拿杨贵妃嫁给唐玄宗时是不是处女这个问题好了。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出现呢?

那是因为她原来曾经是唐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娶的老婆,只不过唐玄宗这个当爸的看到这个儿媳妇,觉得丰满性感,不如我自己自己收了吧。

但是儿子已经娶了,怎么办?于是他就想了一个理由,让儿子把老婆送去出家,(还说)这是为了国家、人民、百姓,为了人民的名义,让你老婆出家。

等到以人民的名义让他儿子的老婆出家之后没多久,隔了两年,他这个儿子觉得:“老婆都被老爸拿去出家了,我有什么办法,我再娶吧。”

等到儿子一再娶,一个月后,这个老爸就忽然想起:“哎呦,那个庙里头不是有杨玉环吗?还俗还俗。”还俗之后,唐玄宗立马取了杨玉环。

好,问题来了。

第一,老爸娶了原来的儿媳妇,这像话吗?

中国后来一直有这个争论,比如清朝有些学者就说:“是不太像话,可是没关系。”

为什么?

因为杨玉环嫁给唐玄宗儿子的时候,他们两个虽然婚礼是搞了,但没同房过,没上过床,还是处女。

这皇帝怎么能够娶个非处女,尤其是儿子搞过的一个女子来当贵妃呢?这不像话吧?

可是,陈寅恪先生就考究这个问题,考究出来的结论是:不可能。

他做了很详细的说明,因为当时李瑁跟杨玉环已经定亲两年,按照唐朝的礼制,一成亲当天就要同房。

那李瑁都跟性感、漂亮又诱人,像个小苹果似的杨贵妃都同房了,你觉得他忍得住吗?他忍不住,所以她后来再嫁给他老爸的时候,肯定不是处女。第一个搞的就是这个老爸的儿子。

像不像话?很不像话。你考究这个干吗?这不是琐碎、无聊、卑鄙、龌龊吗?

不,陈寅恪先生做这个考据别有深意。

陈寅恪:杨贵妃的初夜给了谁?李白是胡人?

陈寅恪

唐朝是胡人王朝?

陈寅恪研究杨贵妃的初夜,是想指出,唐朝的天子之家李家就是这么乱。

他想说明,其实唐朝从最高层的统治集团来看,它不是传统的汉人,它没有我们那么讲究三纲五常,礼法的观念没有那么地严肃,所以才会做得出这些在正统汉人、儒家文化看起来是伤风败俗事情。

这就说到,到底唐朝李家是不是蛮族呢?是不是汉人呢?

陈寅恪先生说:

他们是汉人,只不过他们是胡化了的汉人,就是常跟胡人在一块,其实文化上已经变成胡人了。

这有点像今天一个华人在美国生到第五代的时候,你觉得那小伙子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呢?他是美国人嘛,对不对?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唐朝李家是胡化的汉人。可是唐朝的制度又想重新汉化,那么在那个各个民族文化彼此冲撞交融的唐朝,就会出现这么奇怪的现象。

为什么陈寅恪先生这么关心这个问题呢?

因为当年的中国,我们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的中国,也都还处在这种各种文化思想相互碰撞、融合的一个时代。

这种时代中国过去出现过吗?出现过的,那就是佛教来华的时候。

陈寅恪:杨贵妃的初夜给了谁?李白是胡人?

佛教原产于印度,是跟我们截然不同的文化、水土里面长出来的东西,怎么能够就顺利来到中国呢?

陈寅恪先生又写过一篇小文章,叫作《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

陈寅恪先生为什么写这个东西?

他写的是这个故事传到中国之后,中国人怎么看这个故事,中国佛教徒怎么看这个故事,这又是一个文化冲撞。

在印度的文化里,当时可能觉得莲花色的经历不是大问题。

但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就不对劲。佛陀最重要的一个弟子,她居然跟她妈一起,跟一个老公在一起,又跟她的女儿嫁了同一个老公,这什么出身背景啊?这不行吧?汉人看了觉得不对劲。

于是这又是一个文化冲撞。

由此可见,唐代是个多么开放的、多民族融合的一个朝代。

陈寅恪:杨贵妃的初夜给了谁?李白是胡人?

李白

李白是胡人?

关于李白,陈寅恪也做了考证,做了一个很有名的论断,至今有很多争论。他说李白绝对是胡人。没错,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是胡人。

那个时候你觉得李白是个胡人,在中国名气那么大很奇怪吗?

不奇怪。我们不要忘记唐朝还有一个文人很有名,叫阿倍仲麻吕,听名字不像中国人吧?

没错,他是日本人,他是李白的好朋友,还在中国当官当到死为止,现在他的墓还在西安。

唐朝这个朝廷,你想象一下,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里的官员,有日本人、有韩国人、有英国人、有中亚民族,混合在那。你能想象吗?

但这就是当年的唐朝,一个真正当之无愧的世界帝国。

陈寅恪研究这一切课题,是为了要指出,整个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时候的关键的历史线索。

上一篇

作为汉人应该很自豪:看看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下一篇

慈禧太后是怎样过春节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