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三件事使得寇准自叹不及王旦,也使得小人王钦若哀叹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三件事使得寇准自叹不及王旦,也使得小人王钦若哀叹
收藏 0 0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进士出生,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病逝于雷州。

三件事使得寇准自叹不及王旦,也使得小人王钦若哀叹

寇准

王旦(957年-1017年),字子明,大名府(今属山东聊城市)人。 北宋名相,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善于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力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晚年屡请逊位,最终因病罢相天禧元年(1017年),去世,时年六十一,追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后世称为”王文正公”。

在寇准的官宦生涯中,王旦是他的贵人之一。寇准第一次罢相八年后,推荐他“落而再起”的人中,王旦也是很得力的一个。大中祥符七年,因为王旦的大力推荐,已经罢相八年的寇准聘任枢密使。

关于王旦与寇准,有三件事值得一说。

第一件事:

王旦与寇准分别为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长官。王旦常在宋真宗面前称善寇准,寇准却有数次说到王旦的不是。宋真宗对王旦说:“卿虽称其善,彼专谈卿恶。”如果没有一定的肚量,王旦肯定会认为寇准“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至少也会对寇准从此怀有戒心。然而,王旦却认为寇准说他的不是,乃是“理所当然”的事。他对宋真宗说:“臣在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王旦的心胸可见不凡。

第二件事:

中书省和枢密院互送公事,并有一定的“格”。一次,中书省送枢密院的公事违“格”,寇准向皇帝反映了,于是,王旦受到指责,堂吏也一概受罚;过了不久,枢密院送中书省的公事亦违“格”,中书省堂吏以为找到了一个报复的机会,欣然将它上呈王旦,王旦却只是叫他们送还给枢密院。王旦的心胸再一次得到验证。

第三件事:

大中祥符八年,寇准因为得罪了宠臣林特而再次罢相。他托求王旦,希望担任使相(即节度使兼同平章事),王旦于是勃然作色,说:“将相之任,岂可求邪!吾不受私请也。”不久后,寇准却被宋真宗任命为使相,他入见叩谢,说:“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没想到宋真宗告诉寇准,这是王旦的主张。王旦的心胸第三次使人佩服。

经历了这三件事后,寇准彻底承认,自叹自己不及王旦。

三件事使得寇准自叹不及王旦,也使得小人王钦若哀叹

王旦

寇准被说为“好刚使气”,主要是因为他“忘身殉国,秉道疾邪”,这自然应当为之辩诬。但其中似也有过分好强、好胜的成分,这或许也是他之所以成为争议人物的一个因素。

对寇准的毛病,宰相王旦其实看得很清楚的。“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当避,而准乃以为己任,此其所短也。非至仁之主,孰能容之?”这番话,是他对宋真宗说的,他用的是激将法,其言下之意,你要是容忍不了寇准的这一缺点,就称不上是至仁之主。实际上,王旦也正是以“至仁”的胸怀宽容寇准。

在以上说的三例中,前两例寇准对王旦不恭,却毕竟是公事公办,王旦并不介意。最后一例,分明是寇准私通关节伸手要官了,但在王旦看来,为求使相而私通关节的做法固然不对,他义正辞严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以寇准之才出任使相却并不过分,于是他又背着寇准向皇帝提出这一建议。如此大度,非“至仁”如王旦者,怕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看来,寇准这一类的人才要能施展才华,不仅需要另一位宰相毕士安(参看我的《“溜须拍马”典故与寇准有何关系?他“五起五落”说明了什么?》一文)的据理力争,也需要王旦这样的大度包容。王旦临终前,与宋真宗有一番对话:

宋真宗问:“卿万一有不讳,朕以天下付谁乎?”

王旦说:“知臣莫如君,惟明主择之。”

宋真宗再问,王旦就直言相告了:“以臣之愚,莫如寇准。”

宋真宗说:“准性刚褊,更思其次。”

王旦于是回答说:“他人臣所不知也。”

宋真宗或许是要王旦推举王钦若的,王旦却不肯松这个口。可见,王旦的大度,不是没有原则的“容天下难容之事”,他只是从大局着眼,不想让天下落入王钦若一类小人之手。

三件事使得寇准自叹不及王旦,也使得小人王钦若哀叹

王钦若

王钦若是宋真宗、宋仁宗时期奸邪险伪的小人,曾经两度担任宰相,善于投机取巧、迎合帝意、挑拨离间、嫁祸于人,抢功为己。

这次王旦推荐寇准当了宰相,让奸邪小人王钦若难受了十年。十年后王钦若靠着逢迎皇帝当了宰相,还对王旦耿耿于怀,哀叹说:“为王子明,迟我十年作宰相。”

上一篇

明朝末年秦淮河畔那些传奇女子——秦淮八艳

下一篇

康熙皇帝的60岁万寿庆典和千叟宴盛况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