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商朝第二十九位君主——帝乙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商朝第二十九位君主——帝乙
收藏 0 0

商朝第二十九位君主——帝乙 帝乙

帝乙(?—公元前1076年),子姓,名羡,商王文丁(《史记》作太丁)之子,商朝第三十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他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101年—公元前1076年,共在位26年。

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帝乙继位。帝乙继位后,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沬(mèi)(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公元前1076年,帝乙病逝,葬于殷。帝乙死后,其子帝辛(商纣王)继位。

  • 本名

    子羡

  • 别称

    帝乙

  • 所处时代

    商朝

  • 民族族群

    华夏族

  • 去世时间

    公元前1076年

人物生平

  • 继承王位

帝乙,子姓,名羡,是商王文丁(《史记》作太丁)之子。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子羡继任商朝君主之位,史称帝乙。帝乙继位后,商朝的国势已经趋于没落。

  • 征伐诸夷

帝乙二年,周部落攻打商朝。[5]帝乙三年,昆夷攻打商朝,帝乙派遣将领南仲率军向西抵御昆夷的进攻,并且修筑朔方城。

当时,江淮之间的夷族强盛起来,准备大举进攻商朝。帝乙九年,帝乙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途中受到孟方(今河南睢县附近)的截击。帝乙率领诸侯讨伐孟方,得胜而回。

帝乙十年,帝乙率军继续南下征伐夷族,到达淮水流域的攸国。帝乙和攸国国君攸侯喜合兵攻伐夷族,于帝乙十一年得胜而回。帝乙十五年,帝乙再次率领诸侯南征夷族。

  • 立嗣去世

帝乙长子是微子启,次子是微仲衍,帝辛是帝乙少子,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微子启、微仲衍与帝辛三人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微仲衍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妾,而被立为王后之后生帝辛。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有妻之子,不能立妾之子,所以立帝辛为嗣子。

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淇县)。公元前1076年,帝乙去世,其子商纣王继位。

为政举措

  • 政治

帝乙在位时期,商朝国势已经趋于没落。帝乙在位初期,仍以殷为都城;在位末期,将都城迁到沬(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商朝第二十九位君主——帝乙

朝歌城

军事

  • 东夷之战

商王武乙在位时期,商朝国势日衰,东方的夷人各部趋于强盛,不断侵袭商朝统治地区,严重威胁商朝后方。[9]帝乙以及其子帝辛在位时期,相继对夷人展开长期的战争。帝乙九年,帝乙得知夷人的夷方部族想要大举攻商,于是率军出征夷方,因中途遭到盂方(今河南睢县附近)军截击而回师。帝乙十年二月,帝乙率军击败盂方。同年九月,商军进至淮水流域的攸国,与攸国合兵进攻,大败夷方军。帝乙十一年五月,返回商都附近,前后费时达260天。

帝乙十五年,帝乙再次率领诸侯远征夷方,到达雇(即顾,今山东鄄城东北)、齐(今山东淄博东北)等地,至帝乙十六年三月,胜利班师。帝辛继位后,因周族崛起,威胁商朝西面,打算移兵攻周,在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大规模聚集、检阅军队。东夷乘机大规模攻商,迫使帝辛全力经营东南,连年对东夷用兵。相传商军曾组织象队参战,经多次激烈战斗,终将东夷平定,俘虏众多夷人,以补充奴隶和兵员。帝乙、帝辛攻东夷之战,使商朝国力大损,加速商朝的灭亡,故有“纣克东夷而陨其身”之说。[10]另一方面,中原地区先进文化随着战争传播于东方,对东部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起着积极作用。

商朝第二十九位君主——帝乙

商朝版图

  • 人方之战

人方(位于今黄、泗、淮流域,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亦称尸方、夷方,是生活在商朝东部地区的一个夷人方国。人方发展迅速,经常进入商境攻掠,与商朝为敌。武乙在位时,曾攻打过人方。帝乙在位时,双方矛盾更为尖锐。帝乙十年,帝乙征调大量步兵亲自率领,并命东部属国攸国(今安徽宿州附近)国君攸侯喜,率领本国军队协同进攻人方。[11]商军从东部重镇大邑商(今河南商丘)东进,到达攸国东部边境城邑永(攸国东部数十里),以此为前进基地与人方军队交战。帝乙指挥商军列阵缓慢向前推进,进攻人方军队。同时命令两翼实施夹击,一举打败人方。两次攻人方都擒获敌首,取得胜利。

上一篇

真正的历史中纣王是因为残暴失败吗?

下一篇

商朝第二十八位君主——文丁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