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李恪—以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何为“优秀者的悲哀”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李恪—以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何为“优秀者的悲哀”
收藏 0 0

李世民一生有十四个儿子,但论贤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恪是名列前茅的。虽然他这么优秀,但也没有像康熙的儿子一样参与夺嫡,而是长时间保持沉默,一直低调行事。
上天对他实在是不公,他就是因为个人过于优秀,遭受到了当朝的宰相,同时也是国舅长孙无忌的警戒,最终诬陷李恪,将他害死,造成了唐朝历史上极大的冤案。

李恪—以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何为“优秀者的悲哀”

1、出生背景
正如文章标题所言,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但他不仅拥有一个来历极大的父亲,他的母亲杨氏同样也是来自皇族,而且还是隋朝的公主。

这么看来,李恪的祖父就是开创唐朝的唐高祖李渊,而他的外祖父是在历史上同样十分显赫的隋炀帝,这个血统确实很厉害。按理说,他应该完胜其他的皇子,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唐朝是推翻隋朝才建立的,这也说明了唐朝人同隋朝人是有不共戴天之仇,李恪有着隋朝的血统,自然也就不受其他的皇室成员待见。

而且杨妃毕竟是普通的嫔妃,李恪只是庶出,在宫内的地位始终是低于长孙皇后所生的儿子。

李恪—以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何为“优秀者的悲哀”

杨妃有两个儿子,李恪是兄长,李愔是弟弟,他们两人的名字都是有一定的含义,其中“恪”字就是尽忠职守的意思,而“愔”字是悄无声息的含义,杨妃给他两兄弟取了这样的名字,无非是希望他们日后的生活能安安稳稳,不求显赫富贵,只希望能静静地度过一生。

2、即使再低调,优秀始终还是展现出来

虽然李恪一直遵守母亲的教诲,从小就一直低调行事,安安分分地做自己的皇子,享受属于自己的俸禄,但可能真的是因为优良基因过多,他从小就十分聪慧,很讨人喜欢,而且他为人处世一直低调,也没和什么人结怨。

史书对他的记载相对较少,但无论是《资治通鉴》,还是《旧唐书》,或者《新唐书》,都说明了李恪是有文有武之人,特别是在《旧唐书》中的太宗诸子传中,还讲述太宗常常说第三子李恪文武两双全,很像自己。

可能也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皇子都十分张扬,李恪却十分低调,这样也间接引起别人的注意,使得别人发现有一个这般贤能的皇子。

李恪—以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何为“优秀者的悲哀”

3、同其他的皇子比较

先来看看他同他弟弟李愔之间的对比。李愔虽然是同他是同一个父母的兄弟,从小都被杨妃就教育他们为人处事要沉默低调,但李愔却没有他哥哥李恪那么有定性。他不仅没有哥哥那份贤能的才华,而且还经常犯错误,李世民在世的时候,他就被因为打猎过度,被惩罚,李治继位之后,丝毫不变。

其他的庶出皇子大多都没有李愔好,有些反叛,有些碌碌无为,根本无法同李恪相比。我们来看看李恪同嫡出的皇子相比。

李世民的大儿子李乾承不仅是嫡长子,而且还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自然也就在很小的时候被立为太子。据史料记载,他在8岁的时候,就被李世民立为太子,从小就将他当作接班人培养。但太子越大就越不争气,不仅时常犯些小错误,后来在同李泰竞争皇位中,居然铤而走险,想要反叛,当然他最终是失败了,被贬为庶人。

李恪—以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何为“优秀者的悲哀”

要是李恪能被立为太子,李恪自然会抓住这大好的机会,成为一代明主,而不是像李乾承,在确认自己胜不过李泰,不是增加自己实力,而是反叛,自然也就失败了。

第二位嫡子是李泰了,他确实是能同李恪相比的皇子。《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那么多个儿子,就属吴王李恪和魏王李泰最为贤能。

李泰是一个才华横溢之人,从小就善诗文,但他也不仅仅对文学感兴趣,他同样对权力感兴趣,对皇位感兴趣。在同哥哥李乾承抗争中,他虽然胜出,但他却沉不住气,害怕李世民会传为给弟弟李治,于是他就向李世民说:只要父皇传位于我,将来老去,必定杀了自己的子嗣,传位给弟弟李治。

这种杀子传位给弟弟的说法不说是不是真的,仅仅是这样的话语也使得李世民对这个儿子产生了厌恶感,打心里不会再考虑传位给李泰了。

李恪—以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何为“优秀者的悲哀”

世人都说李世民的儿子是李恪和李泰最为贤能,但李泰能说出杀子传位给弟弟这样的话语,笔者认为这不是贤能,至少不能称贤。
晋王李治是长孙皇后最小的儿子,但他却没有两个哥哥的胆识与才干,相反,他有着较为懦弱的性格,不然长孙无忌等大臣也不会那么希望他能成为下一任皇帝。毕竟李治当了皇帝,身为大臣的他们也就能有更大的权力,更加能确保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李恪同李治相比,无论是才华还是能力,那自然都是李恪胜出。

虽然李恪是有着隋朝的血统,但李世民完全没有在意过这点,在他看来,只要是他的儿子,他都一视同仁,只要是有才华,有实力,他都认同。而李恪就是一个能文能武之人,李世民自然也就十分喜欢这个儿子。

李恪—以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何为“优秀者的悲哀”

当然,李恪也不是一个十全十美之人,他年轻的时候也同大多数的富家子弟一样,喜欢打猎,特别是他在当上了安州刺史之后,经常到当地去打猎,造成不少平民的庄稼受损,李世民听说此事,大发雷霆,将他的官职给免去,让御史权万纪给他做家教。

权万纪确实是挺不错的老师,从那之后,李恪也没有犯过什么错误,而且变得更加成熟稳重,这也使得他更受李世民看好。

虽然李世民一早就将李乾承当作接班人培养,但没想到太子李乾承反叛,自然也就让李世民产生换个接班人的想法。那时候李世民自己也没有底,也不知道谁合适当下一任皇帝,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李恪是在他的候选人名单之列。

实际上,李泰因为说错话而退出李世民的候选人名单之后,李恪和李治就成为他的首要考虑人选了。而这两人,李世民是明显偏爱李恪,为此他还亲自找过自己的小舅子长孙无忌,问过他意见。但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他自然也希望李治成为将来的皇帝,自然也就反对立李恪为太子。

李世民在权衡之后,认为李治和李恪都是他儿子,李治继位是得到大臣的支持,李恪即位却得到大臣们的反对,最终,他还是向这些大臣妥协了,将皇位传给了李治。

李恪—以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何为“优秀者的悲哀”

李恪在为人处世上是没有做出什么不对的事情。而且在各位皇子争夺皇位之时,他也没怎么参与进去,自然也没同这些皇子有矛盾。

但因为他的优秀被李世民赏识,李世民也就想要将他立为太子。这样的事情曾经多次在大臣面前提起,这也让长孙无忌留了了心眼,而成为太子的李治也对这个哥哥产生一定的妒忌,甚至很有可能在当太子的几年里,都生活在这个哥哥的阴影之下,害怕哪天李世民就将他的东宫之位转给李恪。

李治和长孙无忌自然也就想除掉李恪,不过他们确实找不到什么方式除掉他,因为李恪一直都很低调,完全没有过错。

李世民死后,他们依旧这样保持下去,李治成为皇帝的第三年,高阳公主同丈夫房遗爱发起了反叛之事,没多久就被李世民的老臣长孙无忌等人给平定下去了。

李恪—以自身的经历,诠释了何为“优秀者的悲哀”

这个房遗爱虽然是房玄龄的儿子,但确实不是什么好人,在他反叛失败,被长孙无忌审判之时,诬陷李恪也参与谋反,迎合长孙无忌想要除掉李恪的心态,希望能免除死罪。

长孙无忌听到这样的说辞,也不管是不是真的,直接就将李恪定罪,要斩杀于他,而李治也默认这一行为。可见这些人狼狈为奸,残害无辜者。

李恪的死,可以说是自身过于优秀造成的,但也可以说是李世民间接造成的。如果李世民坚决点,直接将李恪立为太子,自然也不会有冤死这样的情况发生。

或者李世民直接认定李治为太子,不在群臣面前念叨,说李恪多好,也就不会让长孙无忌之人留有心眼,日后加害于李恪。

不过要是没那么优秀,李恪可能真的不会冤死。他弟弟李愔就是很好的例子,李愔一直吃喝玩乐无所顾忌,犯了过错也就贬官惩罚,后来还是活得挺好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上一篇

堪称史上难得的好皇帝,去世至今仍有人为他守陵

下一篇

汉朝公主去波斯和亲途中怀孕,背后有什么原因?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