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吴三桂已饮马长江, 兵力是大清2倍, 为何还是失败告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吴三桂已饮马长江, 兵力是大清2倍, 为何还是失败告终?
收藏 0 0

公元1662年,清康熙初年,大明旧臣吴三桂在云南昆明杀掉了南明最终一位皇帝永历帝。同年吴三桂被满清晋封为平西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到公元1673年,年轻气盛的康熙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全国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这场叛乱在鼎盛时期吴三桂操控了西南和华南大部分地区,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军力到达30多万。但是,实力雄厚的吴三桂虽饮马长江,却始终不过长江,导致反清失利。

吴三桂已饮马长江, 兵力是大清2倍, 为何还是失败告终?

吴三桂起兵为何会失利,现在撒播最广的说法就是“不得民意”和康熙的“英明神武”。但严格说来,与其说“不得民意”,倒不如说是吴三桂优柔寡断的性情缺陷和年届六十的年龄下风所致。吴三桂起兵之初,一路势不可当,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力反抗就操控了云、贵、川、湖南大部分地区。之后吴军又在江西先后击败岳乐、董卫国军,占据南昌、九江一带,打得清军从此龟缩在安庆一带五年不敢动弹,可见清廷八旗兵现已不胜运用,绿营兵也现已大多蜕化。

吴三桂已饮马长江, 兵力是大清2倍, 为何还是失败告终?

其中,吴军大将高得捷更是两次秒杀满清贵胄中“不世出的名将”安亲王岳乐。西线战场,吴军王屏藩、吴之芪部在四川规划使清将瓦尔喀部五万大军不战自溃,郑蛟麟、王辅臣部在陕西平阳关围歼清军机大臣莫洛所率十万余人,击毙莫洛。随后,王辅臣、王屏藩、吴之芪率军紧追清贝勒察尼军不放,将贝勒察尼赶出西安,兵不血刃占据西安。

吴三桂已饮马长江, 兵力是大清2倍, 为何还是失败告终?

再后来,王辅臣因轻敌中清廷新任军机大臣图海之计,陷入绝境被招降,吴军丢失八万人马。但随后吴军便迅速扭转了局势。吴之芪和马雄图兵分两路,直抄图海部后路,王屏藩、潭洪带领马步兵随后跟进。此一战,图水兵大北而逃,吴军从固原一向追杀到长武,十二万清军最终剩余缺乏两万,跟从图海逃回西安。

吴三桂已饮马长江, 兵力是大清2倍, 为何还是失败告终?

吴三桂

经过几次大战之后,清军的主力实际上现已被吴三桂军打垮,仅剩的军力包含从青海退守延安的青水兵两万人,在西安的图水兵3万人,在武昌的蔡毓荣和贝勒尚善军3万人,在安庆的董卫国、岳乐、喇布、希尔根共5万人,南京清军3万人,全国军力现已缺乏二十万。而吴军此刻已发展到四十余万(北线12万、中线10万、南线共计17万、云南新兵3万),形势对吴三桂一方极为有利,刘玄初等谋士也力谏吴三桂挥军跨过长江。如果此刻吴三桂真的能一举挥军北上,那么改朝换代也未可知。但由于吴三桂优柔寡断的性情缺陷使然,再加上吴三桂考虑到自己垂暮体衰,头脑中偏安的思想便逐步替代了最初的雄心壮志,以至于吴军主力一向停留在长江南岸,丧失了最佳的战机。最终,刘玄初忧愤而死,自此再也无人敢向吴三桂当面提出北进的建议。

吴三桂已饮马长江, 兵力是大清2倍, 为何还是失败告终?

1678年八月,吴三桂病死,吴军失去了得力的统帅,从此在也没有人可以统一指挥吴军庞大的戎行。之后吴军各部各自为战、互不和谐,又与清军征战了三年,最终被清军各个击破。所以说,吴三桂最终的失利,并不是失在民意,而是失在了错失战机上。

吴三桂已饮马长江, 兵力是大清2倍, 为何还是失败告终?

上一篇

最霸气的皇帝:不服就打,在位54年打了43年仗,版图扩大一倍

下一篇

大禹结婚两天后就生下了启,那么,这个孩子到底是谁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