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朝皇帝当年北建故宫,在南方也建了座紫金城,现在年收入超50亿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朝皇帝当年北建故宫,在南方也建了座紫金城,现在年收入超50亿
收藏 0 0

明永乐皇帝朱棣在登基后,迁都北京,修建了举世瞩目的恢弘宫殿——故宫。其实,朱棣在南方,也修建了明朝皇族的家庙——武当山道教建筑群落。北京故宫与武当山古建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孪生”文化遗产,它们是由同一个皇帝、命同一批建筑大师、率同样的30万之众、按同一种建筑理念和法式,在中国一南一北两个不同的地方建造的代表中国古代最高建筑水准的文化遗存。

明朝皇帝当年北建故宫,在南方也建了座紫金城,现在年收入超50亿

武当山不仅建筑风格与装饰风格与故宫一脉相承,两者所供真武神像也神似。之前我有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故宫里供奉真武大帝的钦安殿。当然武当山与故宫的不解之缘,还不仅于此。在明朝时期,永乐皇帝朱棣极度推崇道教,并将道教列为国教,而武当山当时也成为国内最鼎盛的皇家道场。如今的武当山作为“天下第一仙山”,旖旎风光在海内外无人不知。

明朝皇帝当年北建故宫,在南方也建了座紫金城,现在年收入超50亿

在朱棣派人修建武当的13年的时间里,武当上从一片丛山峻岭摇身一变,建成从均州(今丹江口市)城内的静乐宫到天柱峰金顶之绵延70公里、关联完整而雄伟壮观的建筑33处群。计殿堂庙宇2万多间,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72万平方米的一倍以上。构成庞大的道教建筑群,形成当时蔚为大观的“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气势。

明朝皇帝当年北建故宫,在南方也建了座紫金城,现在年收入超50亿

明成祖朱棣对于武当山的修建是非常重视的,为了确保建造工作能够有不条不紊地进行,明成祖还组建了一个高达400多人的指挥系统。并在北京铸造了一座纯铜宫殿,并饰以黄金。待这座金殿铸造完成之后再运往武当山。这座金殿给武当山建筑族群增添了一笔浓厚的皇家色彩,后来明成祖更是将武当山赐名为“大岳太和山”。这使得武当山在当时的盛名一时凌驾于“五岳”之上,继而成为“天下第一名山”。

明朝皇帝当年北建故宫,在南方也建了座紫金城,现在年收入超50亿

朱棣还在武当山建了一个完全按照故宫的范式被后人称之为“南方故宫”的玉虚宫,因故宫分为都城、皇城、宫城(紫禁城);玉虚宫则分外乐城、里乐城和紫金城。而在武当山众多建筑中,最具皇权地位的还是位于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的紫金城。紫金城又名皇城、红城,环绕天柱峰巅,因金殿在其上而得名。是环绕天柱峰顶端修建的城墙,金殿被围在其中,这是明成祖朱棣按照自己居住的“紫禁城”,为真武大帝在人间修建的“玉京”。“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可见紫金城当时的地位。

明朝皇帝当年北建故宫,在南方也建了座紫金城,现在年收入超50亿

故宫有太和殿,武当山有太和宫。这是一座位于武当绝顶之上的道宫,以明朝皇家建筑法式,巧妙进行序列布局,突出神权至高无上的思想。道宫建筑恢宏大气,石雕木镂十分精美,虽然历史的风吹雨打斑驳了这些物件,但是精巧的工艺还是让人折服。

明朝皇帝当年北建故宫,在南方也建了座紫金城,现在年收入超50亿

天柱峰上的金殿称为太和宫正殿,便是当时在北京建造后移至武当山的宫殿。殿中真武铜铸鎏金像重达万斤,据说武当金殿真武金像就是按朱棣相貌和体态塑成。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站在金顶,会有一种无形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崇敬虔诚之心油然而生。

明朝皇帝当年北建故宫,在南方也建了座紫金城,现在年收入超50亿

巍峨的武当山,有着无数的宫殿,远非一篇文章所能介绍。登顶一次武当山,就如翻开一部厚重的中国历史书,这座巍峨的大山演绎着中国皇室的奋进与争斗,也诉说着历史的脉动。北京故宫与武当山古建筑同为中国50处世界遗产之一,而如今故宫年收入10亿(加上文创收入共25亿左右),而武当山年收入则高达52.5亿,远远超过了北京故宫。朱棣当时修建武当山的时候被群臣反对,估计怎么都没想到武当山后来能成为中国最赚钱的景点之一吧。

明朝皇帝当年北建故宫,在南方也建了座紫金城,现在年收入超50亿

上一篇

墓主哭穷陵墓却依旧被盗,古墓布满疑云,墙壁上真实人影吓坏众人

下一篇

内蒙发现公主墓,曾被盗墓贼光顾,棺中不朽女尸遭盗墓贼如此待遇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