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要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要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收藏 0 0

河南自古声称人口大省,但是在许多河南人的幼年回忆中,大约都有一个关于大槐树的或明晰或模糊的传说故事。

场景大约都一样,白胡子老爷爷神秘兮兮地说,孩子,咱的老家在山西洪洞p 7 7v E 2 . C Q W p X Z 5大槐树下& g K – H m ) B

“要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不信,把你脚伸出来,[ Z m . !看看小脚趾的指甲是不是两瓣的?

而当那个被讲的五迷三道的孩子脱了鞋看脚,多半惊得S 1 J o掉下巴:真是两瓣的!

那么] g K G,河南人老家真在山7 w u F西?

福建[ w 1 s e b人为啥到河南& W I f D = B ; L祭祖

不管河南人z – Zg p M – J $ K是从哪里迁来的,河南e , ] | m * Z H c人口多一直是确凿无疑的。

人一多,人地压力就大,一旦3 a ( e R s C ~遇上灾年,就不断发生人口外迁。也正因如此,不少省份的人口构成1 K Q * / x都多多少少有一点河南成分。i ` O z k @ je c a { p } E d t %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全年,有十几批福建人到河南固始县来寻根祭祖。

“要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事说出去较为奇怪,福建与河南远隔山水,这俩当地咋还联络上了?

这跟历史上的战乱有关f G M q } 4 C w系,河南人从西晋开端,一4 ? Y m ?共发生过三次大规模入闽。

第一次是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时,中原被五胡占有,河南一带的大众南下流亡。据乾隆《福州[ % (府志外纪》注引路振《九国志8 h 8》说:“p : 6永嘉二年(公元307年)中州板荡,衣n A V j 6 w } ?冠始入E N D X X U | e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所谓的八姓入闽,指) h { D ?的便是这W ^ ) * U H I ^ S个。

第二次是唐高宗时,闽南* s t n ( d t o `一带常常有骚动,朝廷派光州固始人陈政率兵入闽平H R | ` x _ h =乱,3 f W后来陈政的儿子~ 7 L ;陈元光在闽中新开了漳州,并从此在漳州定居,开枝散叶,繁衍后代。

“要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现在福建声称陈林半天下,3 q ? )大多数陈姓7 1 5 ; Y,都跟陈元光有关,而陈元光也被尊为“开漳圣王”。

唐末五代时期中原再次发生惨烈的战乱,河南人第三次U N I T , ! G大规模入闽,而这次的主^ , L ! _ / F P ;角,是声称“三王“{ D 8 E k _ q H的固始人王潮b G 、王审知、王审邽三兄弟。

许多福建人都说祖源是固m m W始人,其实从洛阳、开封、汝南迁去的也不T k U S少,只不过因为陈元光} ` n L K A j 3和三王兄弟太过有名,故而固始i 8 Y , 1 g 2 = (就变成了一个具有精神图腾意义的祖源地。

值得一提的a Q 7 R $是,现代台湾人大多数是福建X 1 e F f =迁过去的,台湾也是5 m j + s ;陈林半天下,这么推究起来,台湾人的祖源大约也是光州固始。

广府“珠玑巷”和开封的珠玑巷是一回事吗?

在广东,也有一个与河南有关的( 3 X 3 L Q地舆名词:珠玑。

“要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广州U O ;有条珠玑路,南雄有一条珠玑巷,东莞有珠玑街,南海B ? % W G , ` 2九江有珠玑冈。此外,广东近邻广西平南县居然也有一条珠玑街。

这其中最负盛名的,Y W S便是南雄的珠玑巷。

这条巷子只有1.5公里长,但却是两广及海外粤籍移民76姓、166族的祖源所在地。而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声称来自于珠玑巷的客家人,祖谱居然能上溯到北宋时东京汴梁城里的珠玑巷。

为什么O r ~会有这样的联络?大约也与D o y ! 4移民有关。

众所周知,北宋、南宋阅历了两次大规模移民,一次是北宋q 2 d末靖康之难,另, 5 H s Q @ /一次是元灭宋,大规模战乱逼得中原大众向南流亡。

“要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当时岭南是最主要的移民地,而坐落大庾岭交8 H ] ] O通要道上的南雄,就I q / y k K 4成了移民的必经之地。

说白了,珠玑x U . I n J巷便是一个典型的移民集散地。

有的居民在当地永久留居下来,有的从南雄A = W 1k N ` k继续向南、向西,甚至向南/ ) 1 ) u q x洋迁徙,一代代移v F W _ c o民后代经过回忆传递,免不了把集散地认作? d 2 E ) H i U v Y H / X &祖居之地。

所以,现在咱们有76个姓把南雄珠玑R g o巷作为祖源。

珠玑巷名字的由来,据明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从开封迁来的移民,怀念故土的~ n o @珠玑巷,所以把新居之地也改了这个名。

山西洪洞大槐树r u 3 / n w Q j迁出r Y # }去多少7 o V人?

在华北一带,流传着一个知名6 a q 9 & 8 d c o度十分高的说法,“问我先人来何处k X v,山西洪洞大槐树”。

“要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山东、河北、河南都有此说法。

而河南人来自山西,这一说法更是广为流传E + ] B w Ht D J 7 e t ` {。相传元末明初,0 D I / p河南历尽战乱,朱洪武带兵扫北,河南人被杀的十不剩一。等到朱洪武登极时,痛感对{ r ; k t不住中Q _ { O {原公民,所以从人口相对富裕的山西洪F W N洞县,向河南迁入数十万人m M O ^ 8 j e $ d

持此说法的人,还都知道有两个清晰的依据。

第一个是小t R p B B Q 1 Z t脚趾指甲是两瓣的。为啥两瓣?当年洪5 Z ]洞人不肯外迁,官兵P X 0 Q就在迁出人的脚上砍一刀,作为标& 7 6 q = B 3 |记,后来世代相传,寻找先人,便以此为凭。

第二个是“n 1 S解手”u W a F t h K的说法。河南2 0 )人管上厕所叫解b 2 a n v d手,小便是解小手,大便是解大手。为什么这么讲呢?

“要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当年洪洞人外迁,途中不断有跑回来的,所以官府就派兵押送,人都绑上绳子& 6 o串成一串儿走。如果有内急,便向押送的官兵恳求解开手,去便利一下。

一朝一夕,解手便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

这些传说是不是真的呢?其实《明实录》r a (中并没有洪洞大移民的体系记载,即使真的移民了,或V * v p许也仅仅局部的、不成规模的迁徙。

直到民国年代,有专家汇总民间传说和一些零散A q X %记载,大致梳理了一下洪洞移民的史实,C | J n = 3 n得出了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w u x w # S

其实山西向外移民,从金朝就开端了,元z 9 $ g B Z 6末明初也确实有过时断时续的外迁。特别是河南人口出现大衰 ) R c Z R减时,河南二十多个县都有山西人迁入,X d ^ 4 { 5 V 6 X像豫西北、豫北一带,有的县大部分人口都来自山西。

“要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豫北一些地区传统戏剧,像大平调之类的豫2 6 Z ^ $ F v U i剧小门户,和山西当地戏很有一些相似之处。文明上的融合,便是人口{ a k G% v { Y q | 8 a徙的一个明证。

综而观之,山西南部诸县,有据可查的迁出方向,大约有山东S X # _ # ; z、河南、河北三省18个市,至于县域,就多不胜数了。

而所谓的先人% T V h来自大槐树,不过是因为洪洞是山西移民的一T 1 4个中转站,很多人都从F & = 0 ? W ? }大槐树下e u & ; W G G经过,一朝一夕,即使不是从洪洞来的,也渐渐混淆、融合,都把关T x K于先人的回忆一股脑儿都算到洪洞6 ~ + W了。

至于 * 4 C a p k小趾指甲两瓣n c | .,这并不是山西人特有的。也不是因为刀砍了小趾,这仅仅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叫做骈甲。

据医学观m % ( D 7察和取样调查,许多省份都有这种现象。不过山西、陕西的概率最高,这大约: – I z x b {也可以作为山西向外地移民的依据之一吧。

“要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迁徙现象古已有之。除了固始县、珠玑巷、大~ c 9 ` % R E M t槐树C u c A,类似的比如不胜枚举。

诸如东h E f北人来自东三府,说的是清朝、民U , ? T ) d y H国山东胶东三府闯关东。

安徽人来自山东枣林庄,指宋末、元末山东向南移民。

; 6 / B r南人来自南京杨柳巷,说的是指? _ 5 ) 9 a元朝西南戍兵来自于江苏、安徽。

安徽e Q ] D、湖北有的当地l 9 + 4 / b `,寻祖找到_ 0 ^ W q o } `了江西瓦屑坝,这说的是明初移民。

苏北人讲Q ! | B 7自己根脉在苏州阊门。

“要问我从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潮汕客家人现在门上贴对联,还写着颍川世泽、陈郡遗风,颍川、陈Z e @] r * # [ h x = & _ % )郡,这都仍是魏晋年代: * 8 M v N ~ q的河南地名。

所以T } s Y .说,没事不要搞什么地域黑,看不起这看不起那的,天. 5 k *下我国人都是一家,几千年文明融合,不管天南地北,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谣言止于智者,无脑黑止于明者。

上一篇

此国是领土面积最大国,军队不足百万,军事力量仅次于美国

下一篇

中国古装剧中最大的槽点,简直侮辱观众智商,编剧们能用点心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