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一战八子去其六”,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竟也如此悲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战八子去其六”,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竟也如此悲怆
收藏 0 0

“矢尽兵亡战力摧,陈家谷口马难回。李陵碑下成大节,千古行人为感悲。”这首诗出自于明代熊大木《杨家将演义》。赞颂的是北宋初年的名将“金刀老令公”杨业,他和八个儿子一口金刀八杆枪杀得辽兵闻风丧胆。怎奈国丈潘仁美嫉贤妒能迫害杨家。

“一战八子去其六”,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竟也如此悲怆

V 2 F H a杨家将演义》插图

金沙滩“双龙会”] X @ 4一战八子去其六,只剩下z N g o T六子延昭、七子延嗣,陈家谷一战潘仁美威逼杨业孤军作战,不予支援,还先后射杀延嗣、毒害延昭,老令公杨业深陷? c ( 7重围且战且退之苏武庙李陵碑前面– _ U i T ] 3 8,最终望南拜倒,碰碑而死。后来六郎延昭逃出生天,返回京师。请动八王征k B H i e召寇准智审G E P $ ] = X潘仁美,这一些的故事堪称精彩绝! 8 ^ Y a S V伦。

然而,正史中的杨家将到底如何?其结局果真如此悲剧性吗?

杨业何人

Z U f S H业,也就是戏剧中常称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t 2 J 9 L人,其父z _ s g : !杨信官至五代北汉的麟州刺史,手握一方重兵。身为官二代的杨业自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足见射术精湛。且其少有壮志,曾对身边人说“我他日为将用兵,? `亦犹, b P用鹰犬逐稚兔尔”,如此壮志自当马上求取功名。

“一战八子去其六”,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竟也如此悲怆

杨业雕像

他从20岁左右起步,步入北汉政权的武将序列,因作战骁勇,屡屡升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履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归顺宋廷

只可惜北汉政权在各a d ~ 6 ? Y :方角逐中实力着实薄弱。所谓“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其中后汉政权由刘知远建立,但他死后! 1 o . )大将郭威夺权。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与之决裂自建北汉,他屡屡进攻晋州(今山西临汾市)、隰州(山西临汾隰县)等地,想夺回旧土但均以失败告终。最终落得以重金贿赂辽国,花钱给辽帝当s o & f $ d 0 Yz $ : O ( 2 {子,才能勉勉强强保住一隅

“一战八子去其六”,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竟也如此悲怆

] % [ 0 m ! 2 #代十国地图

公元954年,郭威病逝柴荣继位,刘崇又向辽国v i } 8借兵南征,本以为这一. , 2 X # L g Z回能稳操胜券,没想到被柴荣一波反杀,阵线崩溃逃回国内忧愤而死。刘崇死后北汉更加江河日下,这时候仅靠杨业和他的建雄军根本不足以翻盘。故当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北伐时,北汉已之剩一小片地盘了。虽然又花钱请辽国出兵,但是很快又双叒被打崩了。见此情形,杨业也无意再献愚忠,加之北汉末帝刘继主动投降,于是杨业也加入了宋廷。

得以重用

! 9 7光义大喜先) S + j F X W后拜其为右领军E w O卫大将军、郑州刺史,这一时期北宋刚刚开始拓展北方边境需要靠宿将镇守,如在陕西主要依靠后H v 6周时期的府州(陕西榆林府谷县)折家军队,如折德扆、折御卿等镇r P x守,而在山西边境则重用杨业。

“一战八子去其六”,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竟也如此悲怆

折家军,是指P & ~ s ; % Z折氏所带的军队。从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数百年间世居府州(陕西府谷县),“内屏中国,F & |

史载宋太宗因杨+ E : K | ) A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并且大加赏赐以安其心。杨业亦不负使命恰逢辽国皇帝辽景宗御驾亲征,带着十万大军杀奔雁门关,想要踏足中原。他闻讯后亲自率麾下数千骑出西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一举击败契敌军。

“一战八子去其六”,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竟也如此悲怆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此后有接连在对辽作战中取胜,打得契丹人“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他也因此功勋升任云州观察使,在北方作战期间,杨业每每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麾下将士也都愿意听命与他。

陷于奸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世,必非之。”杨业以降将之身立有殊勋,折让边疆其他将官非常忌惮,甚至屡屡上书弹劾。对此赵光义还算明智,一律不予理睬,究其原因是宋廷在积极筹备下一次N = 2 s M @ N北伐。也许是太平四年(979年)五月的高粱河一战,赵光义在御驾亲征期间被辽人射了一箭后,坐驴车逃跑的耻辱历历在目。至雍熙三年(986年),他决定} – 1 Z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他派遣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五位大将,分东、中、O 9 6 Z j西三路并以东路为主力再行H U L U { M北伐。其中西路由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统帅,杨业为副,在其下又派出了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等助战。

“一战八子去其六”,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竟也如此悲怆

燕云& l R十六州

起初作战非常顺利,“诸军连拔云、f * j 5 3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然而东路军主将曹彬违背了“持重缓行,不得贪利”的战略方针飞速进军。张光义急了赶紧下诏,让他停下里整顿。可东路诸将听k f C g说中、西两路战果颇丰就嚷嚷着要进军,结果仓促出发的曹彬在岐沟关(河北涿鹿市西南),被辽军识破不得不败退。

“一战八子去其六”,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竟也如此悲怆

岐沟关之战

“一将失算累死三军”,当主力失败朝廷即命另外p K & 2两路循循撤退,潘美、杨业这边也需要将云、应、寰、朔四州归附的百姓带回内地。对此杨业的O } ( D k 7判断是:辽国必然会趁着宋军返u J y o 8 _ = @ %程大举出击,一个证据是辽国萧太后派南北皮室军十余万进攻寰州,所以杨业认为“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应该听从朝廷掩护民众撤退的思路,分批次后退,等辽国人追来可以先令百姓出城遁入山谷& { V J b Z : l g。届时只要布置“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 。”照理说这是老成持重之见,宋军强项本就在于攻城、防御而非野战,如果能在做好防御的基础上撤离,就有较大3 = x概率能实现目标。

然而蔚州刺史王侁表示反对,他认为“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刘文裕也很赞成,究其原因是他e I A $ z [们认为虽然东路败退,但西路军兵力犹存,可以独立创造战果。面对如此冒进的思路,杨业坚决道“不可,此必败S M H 9 [之势也!”怎料q H ) G I e I王侁反唇相讥,“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一战八子去其六”,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竟也如此悲怆

这句话非常毒辣,逼得杨业不得不表态,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为表k 6 M忠诚,他提出. ! E愿意为先锋出战,临行之际,他自知胜率极低,便垂泪向潘美道“我这一去必然不利,我本是‘太原降将,分当死’,皇帝不杀我,还让我带兵,我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 ,今诸君责业以p ? r + z 6 j i ?避敌,业当先D w i : T ! 7 Q死于敌。’”他希望潘美能在陈家谷口(山西忻州武宁县阳方镇),按照之前所说的那样布置弓弩。若他转战至此可以接应,如若不然宋军G ^ _ z L h I必将全军覆没。

“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潘美一开始是同意的,他和王侁也确实带兵在谷口布阵,可他们等着等着没见到杨业败退,还以为是契丹人被击败了。就想着赶紧出兵好追亡逐北,分一杯羹。潘美压根就控制不5 ~ E z [ $ L x住,就随军一同向前D r 7 3 +线摸索。可走了二十里就听到消息说,杨业果然遭遇辽军大股部队正在败退。潘美和王侁当时就慌了,赶紧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脚底抹油跑路。

“一战八子去其六”,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竟也如此悲怆

影视剧照

这下子哪还有人在陈: % { ) !p g _ B . 5 4 G谷口接应,等到杨业一支孤军从中午奋战到傍晚,终于退至陈家谷口时,他眼望四周空无一人。年迈的老将悲愤哀痛,你们这是要逼我去死啊!他回头看着身边仅存的百余人道“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这些一路追随的将士,闻言落却j y $ X无一人逃跑。当契丹追兵杀至,杨业带着麾下仅存的勇士们发起来十死无; S T D x .生的冲锋。他“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儿子杨延玉也5 y 0 ] = 2 I j战死在眼前,杨业仍血战不止手刃数十百人。最终当战马都重伤倒地,他才被契丹所擒。杨业叹息道“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于是绝食三日惨死他乡。

哀荣厚重

当消息传回京城,X V ? j 赵光义非常痛惜。他下诏将潘美降级三等,将王侁、刘文裕除名,一撸到底贬去(配隶)基层,并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封其子嗣为官。应该说这份哀荣确实厚重,但无法挽回失去杨业这员大将的损失。上述惩处也算是严厉,但也没有解决/ H l 3 1 =问题的本质。

“一战八子去其六”,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竟也如此悲怆

影视剧照

追根究底

回顾9 [ l a 1 0 v Z雍熙北伐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组织结构上的弊病,中唐以降武官竞相争功的趋势并未停止。而此前北宋平定南方立下灭国之功的将领,无不让其家族获得极C 7 @ w / S R大的荣华富贵。这大大刺激了北伐时三路军队的行动,所以无论皇帝如何强调稳重,各将都会因潜在利益而变得激进。就连曹彬、潘美等军事主官也无法控制。作为为数不多的清醒者D ) 1 c,杨业能看清问题,Q q 6 O s ! A $ 但他偏偏是降将的身份在政治话语中处于劣势。哪怕其功勋卓著、经验丰富,其意见亦不被采纳,最终只能以死明志。这种吊诡的倒错实在是令人惋惜叹息。

上一篇

老乡开门啊!锦衣卫送温暖!——简析明代特务机构权力变迁史

下一篇

一场科举舞弊案带来的大宋“高考”改革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