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孙中山在天津看到了什么?最终成为了孙中山决意推翻清朝的导火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孙中山在天津看到了什么?最终成为了孙中山决意推翻清朝的导火索
收藏 0 0

辛亥革命是近代史上一件承上启下的大事,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名义上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同时打破了传统的政治架构,也导致了几十年国家的分裂,造成了严重的阵痛,但无论如何辛亥革命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一件事,至少曾经几近让中国人实现了民主的诉求。现在再回头来看辛亥革命,人们印象中可能只会记住开头的兴中会和末尾的武昌起义,然而关于孙中山为何执意反清,却是云里雾里,那到底是什么最终促成了孙中山与清政府的势不两立呢?

第一位澳门华人西医

孙中山出生于中山市的一个平民家庭,由于父亲曾经在澳门待过了解当地的情况,孙中山自小便随着父亲辗转于家乡和澳门两地。澳门在明朝时被葡萄牙人租用,当时的明政府也很大方地同意了,至此澳门一直都是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最前沿,而在澳门的经历也塑造了孙中山的西式思想,再加上年长孙中山十二岁的长兄经商的成功,使得孙中山能够一直读书深造,从而在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后,有资金前往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二十六岁从香港西医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尔后来到澳门镜湖医院,出任新设的西医局首任义务医师,成为澳门的第一位华人西医。

孙中山在天津看到了什么?最终成为了孙中山决意推翻清朝的导火索

上李鸿章书

在从医两年后,也就是1894年,此时正值甲午前夕,受到系统西方教育并游历过美国檀香山(夏威夷)的孙中山认为这或许是一个上书建言的好时机,于是奋笔疾书十个昼夜完成了书信初稿,后又反复修改,而这封书信所要呈送的人正是当时最大的实权派人物李鸿章,由于其搞洋务运动颇有成效,当时社会上的人对其印象都很好,孙中山认为李鸿章是个能够托付大事的人,下面是书信的一部分节选,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也……盖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患矣,其势已岌岌不可终日,上则仕途壅塞,下则游手而嬉,嗷嗷之众,何以安此……肃此具禀,恭叩钧绥。伏维垂鉴。

孙中山在天津看到了什么?最终成为了孙中山决意推翻清朝的导火索

天津之行

原信的全文长达八千余字,书信指向了四个核心,具体建设现代农业的措施,工业的措施,发展商业的措施以及培养人才的措施。书信是写于一月,同年六月孙中山北上天津。找到了李鸿章的幕僚盛宣怀(也就是把胡雪岩搞破产的那位),得到了接见,盛宣怀对其书信也很是赞赏,将其引荐李鸿章,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李鸿章“藉辞军务匆忙,拒绝延见”,不过一般人都能看出来,李鸿章不见的原因是瞧不上这个医生能真对国家大事有什么见地,而那封书信也只是“这事先搁着,等打完仗以后再说吧。”其中孙中山的心情自然可以得知,三年后,也就是1897年3月,孙中山也在出版的《双周论坛》上发表的《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一文中表达了自己那次天津之行的感受。“正在中日战争开始以前,我在天津,看到他发财致富的方法之一,就是各级文武官员来请求任命,就在他们的呈文到达李鸿章以前,他们必须支付大量的贿赂给李的随员。”

孙中山在天津看到了什么?最终成为了孙中山决意推翻清朝的导火索

后来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天津之访的五个月后,1894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次年二月,在修订的《兴中会章程》中抨击了满清政府的腐朽反动统治,“政治不修,纲维败坏,朝廷则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最终掀起了一场与清政府势不两立的革命的思想浪潮。

上一篇

证明地球是圆的的麦哲伦到底干了什么?最终殒命于土著人之手

下一篇

历史上文成公主入藏与西藏历史的一瞥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