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朝王爷和清朝王爷为什么区别这么大?一个不准入京一个不准出京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朝王爷和清朝王爷为什么区别这么大?一个不准入京一个不准出京
收藏 0 0

新朝初建,往往会吸取前朝灭亡教训,推行新的制度,以加强皇帝的权力。但在推行新制度的同时,王朝新的弊端又产生了,于是成为一个死循环。

明朝王爷和清朝王爷为什么区别这么大?一个不准入京一个不准出京

就以明朝举例,明朝时期皇帝担心藩王造反,于是对藩王进京进行了限制,却发生了靖难之役。时至清朝,吸取明朝教训,推崇王爷不准出京制度,结果导致内部腐朽,最终亡国。

那明朝时期和清朝时期的藩王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

首先我们说说明朝的藩王制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因此他最看重的就是血脉。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稳固皇权统治,对异姓功臣大肆屠杀,可却没有对朱姓子孙动。在藩王制度上,朱元璋沿袭上古周朝,分封藩王23位。

明朝王爷和清朝王爷为什么区别这么大?一个不准入京一个不准出京

尽管朱元璋深知分封藩王有其弊端,但他最终还是这样做了。在朱元璋看来,效法古人制度并无过错,只要管理好藩王势力,也不会出错。

因此,朱元璋规定藩王不奉诏不准进京,同时规定藩王可三年进京朝见一次,既防止藩王与朝臣勾结,又防止藩王之间的串通。事实上,朱元璋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明朝除了朱棣外,还没有出现过其他藩王造反的事件。

明朝王爷和清朝王爷为什么区别这么大?一个不准入京一个不准出京

而朱棣造反其实也是例外,如果建文帝不削藩的话,朱棣也不会发动”靖难之役”。靖难之役后,宫中大火,建文帝不知所踪,而朱棣而成为明朝皇帝,继续采取削藩政策。。

明朝王爷和清朝王爷为什么区别这么大?一个不准入京一个不准出京

清军入关后,建立清朝。在吸取明朝教训后,清朝对一系列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的藩王制度,更是与明朝大相径庭。

清朝册封了许多王爷,而且是世袭制,虽为世袭,但爵位一代比一代低。

其次,清朝王爷同样没有军权和行政权,而且不允许离开京城,需要永远生活在皇帝的眼皮底下。

明朝王爷和清朝王爷为什么区别这么大?一个不准入京一个不准出京

清朝王爷虽然地位高,可以参政,但因身处京城,没有造反的实力。可王爷大量聚集在京城,难免与朝臣勾结,形成不同的派系,康熙时期的”九龙夺嫡”就是典型。

明朝王爷和清朝王爷为什么区别这么大?一个不准入京一个不准出京

总而言之,明朝与清朝的范围制度都是在走极端,各有利弊。但分封的藩王皆是皇室子弟,因此属于一家天下,难以得到平民百姓的支持,所以在朝代灭亡时,平民百姓都是以”吃瓜群众”的态度在观望着,因为在他们看来,谁当统治者,都与他们无关。

上一篇

清朝为什么要长时间闭关锁国?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赵志皋:明朝最憋屈的一位首辅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