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南朝四国为何国运不兴?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南朝四国为何国运不兴?
收藏 0 0

宋齐梁陈四朝接连短命,与之同时的北朝政权也类似。因此,可以断定这一时期皇权不稳是常态,不能完全归结于个人原因。以下我试从三点作分析。

一、统治阶级的思想混乱

魏晋以来儒学中衰,在上层中玄学清谈流行起来。之所以说清谈误国,就是因为其脱离现实的本质。

儒家学说是入世的学说,关注国家与社会,在儒学影响下的帝王将相都会维护统治秩序,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而清谈以出世的道家为基础,看淡生死,超然洒脱。从个人层面上讲这是一种思想境界,一旦这种思想被统治阶级普遍接受,就不免有颓废的感觉了。

宋、齐两朝昏君频出,主要原因即是年幼的皇帝不能真正体会到玄学的道理,只能学其放荡不羁的皮毛,从而荒淫酗酒。其中代表当推宋后废帝刘昱。

与这种怪诞现象相对比的则是儒学复兴后的宋、明、清等朝代,尽管也会出现庸君,但已鲜见极度荒淫残暴的皇帝。

话说回来,当这种传歪了的玄学成为思潮,统治阶级就不免腐朽堕落了。

二、门阀与宗室的分权

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在东晋臻于极盛,至南四朝时期仍有实力。门阀士族通过九品中正制把控了选官的权力,充塞了整个朝廷并排挤寒门。在地方上,门阀也是豪强地主,拥有部曲家丁,修建坞堡以自守。大量农民为避免战乱与政府徭役争相依附。

宋武帝刘裕凭借武力登基后,为应对门阀大肆重用宗室,将士族安排至位高无权的虚职,令宗室出镇各重要州郡。“寒族掌机要,士族居虚位,宗室镇要州,典签控州镇”的局面形成。

刘宋朝廷的举措使魏晋以来低落的中央集权制得以复兴。但宋齐两朝仍处于中央集权由衰落到振兴的过渡期,皇权仍不能稳固,宗室力量成为最大的隐患。宋孝武帝刘骏、明帝刘彧都是弑帝夺位的宗室。刘彧即位后更是杀尽孝武帝一系,可见皇权与宗室的矛盾。

南朝四国为何国运不兴?

之后的齐、梁两朝也深受门阀与宗室的困扰。陈朝虽然政权较稳定,但也有陈顼废陈伯宗、陈叔陵刺杀陈叔宝等事件发生。并且,北强南弱的态势在萧梁政权内乱后已形成,陈朝遂在北方统一不久后灭亡。

三、长期战争使军权强大

多数皇帝对将领都具有防范意识,但在南北对峙时,军权下放是不可避免的。内轻外重容易导致将领军权过大,但外轻内重又会造成武力弱小,亡于他国。

典型的例子就是宋文帝刘义隆。他在位时刘宋号称元嘉之治,国力并不算弱。但他冤杀了大将檀道济,致使北伐缺乏将才,北魏军队行进到距建康不远的瓜步乃返。

南朝四国为何国运不兴?

但刘义隆杀檀道济确也有充分的理由。檀道济曾参与政变弑杀刘义隆之兄少帝刘义符,并扶立刘义隆登基。经此事变,刘义隆确实难以对其产生信任。

与魏晋禅代不同,从宋至陈的改朝换代基本都是依靠武力。在此时,寒门出身者也能取得较高地位甚至成为皇帝,但无一例外是通过军功掌权。

在门阀、宗室、将领等的共同作用下,宋齐梁陈四朝的皇权并不稳固,再加上皇帝又受到玄学影响而放浪形骸,造成这一时期政变与改朝换代的频繁发生。

上一篇

另类解读北齐疯子皇帝高洋。

下一篇

一个太监因何被后代人尊崇?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