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
收藏 0 0

明朝时期,马六甲作为一个王国而存在,现在这里属于马来西亚,这里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它拥有一条著名的海上通道—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是连通东方与西方的海上要塞。如今的马六甲仍能看到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痕迹。那里有郑和当年下西洋宝船的复制品,有悬挂着无数中文招牌的店面,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字画在出售,还有长长的中国街。据说这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留下的一些船员,他们再一次开支散叶,一代代的后人都没有回过家乡,却能用纯正的汉语说自己是中国人。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明成祖朱棣下令远航的举动,更是被后人所称颂。不过我们考察当时明史中对航海政策的描述,可以发现明代海禁非常严,那么明成祖为何要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呢?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

有人考证说,明成祖朱棣这样做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靖难之役之后,建文帝的尸体一直没有被找到,所以有人推测他应该是南下或者流亡海外。由于建文帝不但中原受到百姓的爱戴,也得到周边国家的认可,因此朱棣登基以后,生怕民间说他乃是乱臣贼子,篡夺侄儿的皇位,所以他势必要找到建文帝,让建文帝给予自己名正言顺的皇帝名分,这样自己就能光明正大的统治中原,同时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

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这种说法还有待商榷,如果单纯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明成祖朱棣又为什么令郑和带着大量财宝和特产四处赠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仔细考察明成祖的行为,他的动机应该是为了笼络这些周边国家,让他们了解到,中国的国君已经易主,另一方也是为了促进中国的外交事业,与已经与明朝政府丧失联系的海外诸国重新建立外交。不过建交的目的只是其一,明成祖朱棣真正想要的效果是万国顺服的国际形式。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

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郑和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印度洋、阿拉伯、东非各国,行程10万余里,百艘战舰舰队以及万名官兵穿行在茫茫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上,来往于马六甲海峡,一艘艘庞然大物,足可称霸沿海各国。这番阵仗不是明成祖真的想要侵略周边,而是威慑式的外交战略,以彰显大明国威,令万国对明帝国不敢小觑,如果有意倾向明室者,可以年年朝贡,无意者则不敢对明朝轻举妄动,其中以锡兰国最为典型。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

郑和第三次航行时路过小国锡兰国,锡兰国王贪婪,想要抢夺郑和的财物,于是让王子缠住郑和,并派兵五万掠夺船队,情况十分危急。郑和却沉着冷静,仅以2000人的力量攻占了王宫,并活捉了锡兰国王,送到中国。结果明朝没有杀他,反而把这哥们送回锡兰,从此这个小国成了明朝的忠实拥护者。郑和能用2000人攻占锡兰国,不仅仅是郑和的个人才能发挥了作用,更重要的是当时郑和所带的武器装备技术远远超过了锡兰国。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真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吗?

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外交策略,郑和七次航行确确实实打到了彰显国威,宣传中华先进科学、经济、文化成果的效果。与此同时,也加强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还促成了马六甲及东南亚长达100年的的兴盛和繁荣。而额外的收获,则是当时中国人的眼界大大开阔。随从郑和航行的马欢写了书籍,上面记载了所经各国的风土人情,让中土的人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这七次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船队绘制的航海图也是蜚声中外,虽然其中不乏错误之处,但却对现在的人们了解古代亚非国家的风土人情、地理情况起着重要的作用。

明成祖朱棣大概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创举居然影响了古今中外数百年之久。

上一篇

作为天下第一贪,和珅到底贪了多少银子?

下一篇

为什么我们叫自己为汉人,而不是叫秦人、唐人呢?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