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浅谈“苗刘兵变”对南宋初期内外政策的影响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浅谈“苗刘兵变”对南宋初期内外政策的影响
收藏 0 0

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掳走,北宋政权即宣告结束。随即,宋高宗赵构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赵构即位之后慑于金军的攻势,一路向南奔逃,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在赵构的流亡路上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兵变”,史称“苗刘兵变”,此次兵变对皇帝赵构和南宋政权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浅谈“苗刘兵变”对南宋初期内外政策的影响

苗刘兵变

一.兵变背景

逃跑路线不得人心

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称帝后,迫于形势的压力,起用了李纲、宗泽等主战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金军的攻势;同时,他又重用投降派汪伯彦、黄潜善等奸臣,计划放弃中原,逃亡南方。在李纲罢相不久的1127年10月,南宋朝廷全部由应天府逃往扬州。1129年,金军奔袭扬州,赵构又从镇江匆忙逃亡杭州。在南宋政府逃亡之时,北方中原百姓正处于金军铁蹄的蹂躏之下,他们自发组织义军反抗金军的入侵。政府在逃亡、百姓在抵抗,这种落差和被政府抛弃的感觉,激起了百姓和广大官兵们的不满。

浅谈“苗刘兵变”对南宋初期内外政策的影响

高宗南逃

奸臣当道、祸国殃民

赵构宠幸康履等宦官,这些宦官们骄奢作乱,在行军过程中作威作福,强占民宅,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另一奸臣王渊受赵构宠幸,因与宦官勾结而节节高升,当上御营都统制及枢密使,王渊聚敛钱财,搜刮民脂民膏。在逃亡杭州的路上他把战船拿来运送自己的财宝,致使数万宋兵及战马失陷敌营。如此祸国殃民的行为,引起了南逃路上众多官兵的愤慨。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十四·宋纪一百四》帝在维扬,入内内侍省押班康履颇用事,妄作威福,诸将多疾之。及幸浙西,道吴江,左右宦者以射鸭为乐;比至杭州,江下观潮,中官供帐,赫然遮道。

二.兵变过程

奸臣伏法,赵构退位

随军护卫军官苗傅和威州刺史刘正彦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发动兵变诛杀王渊和宦官,两人的计划得到多数官兵的支持。当时只有苗傅的军队护卫在杭州的赵构,韩世忠、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都分守其他要害,为兵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129年3月,兵变发生。苗傅和刘正彦率兵杀掉王渊,并大肆捕杀宦官。兵变很快控制了皇宫,宋高宗被迫出面与苗刘谈判。经谈判,赵构无奈答应交出宠信的宦官康履等人,并对苗刘二人加官进爵,免除兵变官兵的罪行。之后,苗刘二人又以赵构帝位来路不正为名,请赵构禅让退位。最后,赵构被迫禅让退位,立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一场兵变风波终于平息。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十四·宋纪一百四》癸未,神宗皇帝忌,百官行香罢,制以检校少傅、奉国军节度使、制置使刘光世为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百官入听宣制。苗傅,刘正彦令王世修仗兵城北桥下,俟王渊退朝,即摔下马,诬以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斩之。遂遣人围康履家,分兵捕内官,凡无须者皆杀。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十四·宋纪一百四》履既死,帝谕傅等归寨。傅等因前,出不逊语,大略谓:“上不当即大位,将来渊圣皇帝来归,不知何以处?”

诸将勤王,高宗复辟

兵变之后,苗傅和刘正彦当政,可惜二人如苗傅手下王钧甫所说:“苗刘二人忠心有余而学问不足”。 文臣吕颐浩、张浚和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得知兵变消息后起兵“勤王”, 苗刘闻讯大为惊恐,被迫率百官奏请赵构复辟。高宗复位后,苗刘二人也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浅谈“苗刘兵变”对南宋初期内外政策的影响

宋高宗赵构

三.兵变影响

苗刘兵变,是宋高宗南逃路上的一场大风波。虽然高宗最后重登帝位,但兵变引起了他的反思和警惕,也开启了南宋政权的一系列变革。

1. 苗刘兵变是南宋抗金斗争的一个转折点,兵变打击了主张和支持皇帝南逃的投降派势力。它表明妥协逃跑不得人心,标志着人民抗金力量的兴起。兵变之后,赵构封赏平乱功臣。升吕颐浩为尚书右仆射;升李邴为尚书右丞;封韩世忠为少保、武胜、昭庆两镇节度使,张浚则自请前往川陕一带防守,被封为宣抚处置使。经过兵变,除掉了奸佞之臣,贤臣良将得以进入中枢,推动了抗金斗争的发展。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宋纪一百五》癸未,武胜军节度使、御前右军都统制韩世忠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赏平苗、刘之功也。帝遣使赐世忠金合,且御书“忠勇”二字表其旗帜,又封其妻梁氏为护国夫人,给内中俸以宠之。将臣兼两镇,功臣妻给俸,皆自此始。

2. 苗刘兵变促使了南宋政权进行政治整顿。赵构后来就着手整顿、制订一些必要的制度和措施。首先,纠正北宋遗留下来的问题,重定赏罚标准。并废除宋徽宗时打击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朝廷重臣的政策。其次,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缓和阶级矛盾。第三,限制宦官的权力。第四,调整部分官制,合并了一些机构,以适应抗金战争的需要。

3. 苗刘兵变促使宋高宗收缴兵权,向金人求和。宋朝本来就是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害怕地方武力和将领拥兵坐大。苗刘兵变,成了赵构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使他终其一生都不再信任武将,且频繁调度将领,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目的,从而使南宋重文轻武的情形加剧。因为苗傅拿徽钦二帝仍在北方来质疑赵构皇位的正统性,并以此为主要理由要求赵构退位,更加深了赵构对此事的耿耿于怀,对于他往后排斥北伐、倾向与女真和议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苗傅、刘正彦二人发动了“苗刘兵变”,虽落得叛臣、惨死的下场,却促进了南宋政权的改革和进步,两人也算是死得其所,对得起国家和人民。


参考文献:《续资治通鉴》

上一篇

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什么要劝刘备处死刘封?刘封和关羽之死有关吗?

下一篇

「方志于都」于都人看看您家是从何处迁居来的?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