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推背图》—从平行宇宙到时空共振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背图》—从平行宇宙到时空共振
收藏 0 0

最近忙里偷闲研读了中国古书《推背图》,参考了当前国际天文学界的假说理论,我认为唐代《推背图》中令人惊叹的精准预测历史事件,袁天罡与李淳风两人并不是什么所谓的神人,而是因为他们通过了某些特殊的方法实现了在平行宇宙中脑电波与时空共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的共振和还原,就像我们今天用电视机收到视广播信号,进行调频与信号还原。这使得他们能够看到数千年以后的文明发展景象,但是他们是怎样做到电波的共振呢?这仍然是一个谜。我们一起探讨吧。

一.什么是推背图

《推背图》为唐代袁天罡与李淳风所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预言学巨著。据推算是公元648年到公元649年之间其创作之严谨、思维之缜密、应验之神奇均大大超越西方诺查丹玛斯的大预言《诸世纪》。它以中国易经的象数哲学为其理论基础,通过六十个图谶颂将儒家的政治哲学作了宿命性的表述:一方面它阐释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治乱史观,另一方面它阐述了由一阴一阳为之道所衍生的男女间隔执政的政治观;再一方面它向后人诏示了人类历史最终将走向人不分黑白、地不分南北、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这是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是推背图所揭示的历史宿命。

《推背图》—从平行宇宙到时空共振

《推背图》共60幅图像,对应60段谶语和诗,但是它的预言和相对应的历史年代之间并无一定的规律可循。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前后只有53年,《推背图》却用了5个图像,平均每10年一个图像。而清朝有260年的历史,中间有100多年没有任何图像和预言。李淳风、袁天罡编写《推背图》的时间,据推算是公元648年到公元649年之间,距今已经1300多年。如果用数学来做个简单的计算,它平均每25年到30年会有一个图像和相应的预言,60幅图像应该预测了将近1800年到2000年的历史,仔细解读图像和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表,其精准度令人惊叹。难道他俩真的有天眼?我认为这得从认识我们的宇宙来开始。

二.我们目前已知的宇宙

茫茫宇宙浩瀚无垠,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呈凸透镜状,其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5000光年,包含有大约3000亿颗恒星,其中已经认为适宜生命居住的行星约有10亿–50亿颗。此外在宇宙中还有很多的银河系(即河外星云),每一个银河系又各自包含有几百亿到几千亿颗恒星,和几十亿颗适宜生命居住的行星,但是由于人类使用当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探测到的宇宙空间至今最远也仅只达到距地球大约140亿光年的范围,其中包含有约1000亿-2000亿个银河系和超过10万亿亿颗恒星。但却不知道在这140亿光年之外又是什么情况?因此现在谁也说不清在整个宇宙中总共到底有多少亿个银河系?又有多少亿颗恒星和多少亿颗适宜于生命居住的行星?

《推背图》—从平行宇宙到时空共振

由此可见,我们地球身处的银河系在目前已知的宇宙地图中只是沧海一粟。这还只是目前我们已知的宇宙全图。那么,在我们的认知之外呢?宇宙中文明的存在是不是随机事件?好的,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平行宇宙。

三.什么是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Multiverse、Parallel universes),或者叫多重宇宙论,指的是一种在物理学里尚未被证实的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在人类的宇宙之外,很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宇宙,而这些宇宙是宇宙的可能状态的一种反应,这些宇宙可能其基本物理常数和人类所认知的宇宙相同,也可能不同。

平行宇宙经常被用以说明:一个事件不同的过程或一个不同的决定的后续发展是存在于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这个理论也常被用于解释其他的一些诡论,像关于时间旅行的一些诡论,像“一颗球落入时光隧道,回到过去撞上了自己因而使得自己无法进入时光隧道”,解决此诡论除了假设时间旅行是不可能的以外,另外也可以以平行宇宙做解释,根据平行宇宙理论的解释:这颗球撞上自己和没有撞上自己是两个不同的平行宇宙。

1957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休·埃弗莱特三世(Hugh Everett III)最早提出多世界理论,他假设所有孤立系统的演化都遵循薛定谔方程,波函数不会崩坍,而量子的测量却只能得到一种结果,也就是说,处于叠加态。埃弗莱特认为测量仪器与被测系统的状态之间有某种关联,称之为相对态(relative state)。埃弗莱特语出惊人的表示,测量带来的不是坍缩,而是分裂(Splitting)的宇宙。

《推背图》—从平行宇宙到时空共振

平行宇宙是从一个奇点(质量极大)不断膨胀到达极限后又重新收缩为一个奇点或者撕裂成多个宇宙的过程。宇宙在极限膨胀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撕裂为多个宇宙,中间间隔有无物质区。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万事万物最初是这样一个质量极大极大的奇点,通过膨胀不断的撕裂成无数个平行宇宙,在某一天的某一刻,就诞生我们存在的这样一个宇宙

《推背图》—从平行宇宙到时空共振

四.什么是时空场共振

时空场共振是以爱因斯坦和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的“统一场论”为基础建立的。其要旨是:借助电磁、重力、光速和时空共同演变的伸缩性,瞬间跨越恒星际空间。现代科学已经揭示:我们人类的脑电波也是一种电磁波。我们已经能够做到利用脑电波来控制某些机械装置,就像前几天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残疾少年利用脑电波控制开球的那一幕。脑电波与宇宙时空场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会不会实现调频接收与信息还原?我认为有这种可能性存在。

《推背图》—从平行宇宙到时空共振

五.《推背图》的时空场共振

我个人认为,要用自18世纪60年代人类工业革命以来不足300年时间里所积累的科学技术来解释整个古老宇宙存在和运转的机制简直是天方夜谭的,这就好比要让一只蚂蚁来描述国际互联网是怎样运转的一样不可能。至少,我们目前的文明还不足以支撑我们对于整个宇宙的困惑。所以《推背图》其实是时空场共振也只是代表了个人的一种思考,因为时间维度的能量场存在某种交集,连接着昨天、今天、明天。所以时间轴并不是单一的二维结构,同时这也意味着宇宙中的时空是多维的。信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是可以再现的,就好像全息摄像技术一样。

上一篇

燕下齐国70余城使即墨孤立无援,为何齐国还能守城六年一举复国?

下一篇

三国最谨慎之人却生有一个最歹毒儿子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