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

经验分享——沙孟海: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经验分享——沙孟海: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收藏 0 0
经验分享——沙孟海: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沙孟海,1900年生,浙江宁波人,又名沙文若

沙孟海,1900年生,浙江宁波人,又名沙文若。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书法教授,浙江省书协主席,中a k X U ;书协副主席,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西泠印社社长等多职。

我自觉漫长的六十年中间,早一时期是“彷徨寻索”,走了不少弯路。稍后是. = h想“转益多师”,多方面吸收些营养来丰富自己。由于功夫不到,直到老年,写不出什么名堂来。

经验分享——沙孟海: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沙孟海早年楷书作品《陈君夫人墓志. B N J g 8

一、初学《集王圣教序》

我早年“彷徨寻索”的过程是这样的:

十四岁父亲去世,遗书中有一本有正书局新出版影印本《集王书圣教序》,我最爱好,经常临写。

《集王圣教序》由} / i R L Y | { +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y 3 4 * _ | { [,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经验分享——沙孟海: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集王圣教序》 局部

乡先辈梅赧翁先– _ C E w L 7 z O生(调鼎I c h B)写王字最出名,书法界推* c z _ 0为清代第一。我在宁波看到他墨迹不少,对我学习《王圣教》,运笔结体各方面都有启发。只因我笔力软弱,学了五六年,一无进展,未免心灰意懒。

二、后又转学篆书

朋友中有写《郑文公碑》、《瘗鹤铭》诸体笔力矫健,气象峥嵘,更感到自己相形见绌。为了藏拙起见,我便舍去真、行书,专学篆书。先父在世时,也写篆书,刻印章,我约略认识一部分篆文。家里有《会稽刻石》、《峄山刻石》,书店里又看到吴大澂+ L a篆书《说文部首》、《孝经》、《论语》,喜极,天天| $ C G &临习,加上老一辈的g : +称赞,劲Z [ 7 s头更足。由于篆书写的人少,一下子出了小名声。

经验分享——沙孟海: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吴大澂 大篆《古b a 6 {鉨藏书七言联》

吴大澂(chng)(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 , P % e o X – +代官员、学者+ b @ & D Y m u ;、金石学家、书画家,民族英雄。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

三、再学梁启超方笔

在中学求学时,星期天常为人写屏,写对。但上下款照例应写真、行书,还是见不得人,经常抱憾。后来见到商务印书馆影印梁启超临《王圣教》、《枯树赋》,结体逼似原帖,但使用方笔,锋棱崭然,大为惊奇。从此参用其法写王字,面目为之一变。

经验分享——沙孟海: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梁启超 《跋石门铭》

四、又转学黄道周v 0 g c n 7 S N、兼学魏碑

再后几年,看到神州国光社等处影印的黄道周各体书,也多用方笔,结字尤新奇,更合我胃口,我就放弃王右军旧体,去学黄道周。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 —164N ; ( F M # I Q6年4月20日),字幼玄,一F Y – C # U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幼平,号石斋。汉族。福建漳浦铜山(今东山县铜陵镇)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黄道周通天文、理数诸书。工书善o W = o 9 d q b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

世人尊称石斋先生。他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r 4 E $ ! e 9他的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p H U 5 j b T ? a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有力量,又有姿态,是黄道周行草书的主调。

他以隶书铺毫和方折行笔,点画多: H n k Q P h P ,取隶意;字虽长,但强调向右上横势盘绕,让点画变得绵而密,虽略带习2 o C . 1气,但奇崛刚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尤显出其人刚直不阿的个性。

经验分享——沙孟海: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黄道周 楷书《宓衍堂铭》

与此同时,我结识钱太希先生(罕)。他对北碑功夫很深,看他振笔挥洒,精神贯注,特别是他结合《张猛龙》与黄庭坚的体q c @ m f w –势来写大字,这一境界我最喜爱,为人题榜,常参用其法。

我也曾按照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学叙篇》所启示的程序临写北碑,终因胆量欠大,造诣浅鲜,比不上别人。但这一过程也有好处,此后写大字,2 } : G k x K参用魏碑体势,便觉展得开,站得住。

经验分享——沙孟海: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钱太希书法联D a * 2 2

钱太希,近代书法家,博采汉晋、南北朝、隋、唐诸书法家元众长,又受晚清崇尚碑学之风影响而致力碑学,又崇晋王楷书。故落笔i m B挥洒,跌宕自如,婀娜多姿。西冷社诸同人誉与任革叔为“ 浙东二炒] 3 a n |”。近代金石书画泰斗赵叔孺对钱太希的字评价甚高。称其字“天资卓绝,下笔幽雅,无时下之俗”$ G {

五、再上溯魏晋诸帖

廿三岁,初冬到上海,沈子培先生(曾植)刚去世。我一向喜爱他的书迹,为其多用方笔翻转,诡变多姿。看到他《题黄道周书牍w I 9 B ( s O诗》:“笔精政尔参钟、索,虞、柳拟焉将不伦”(宋荦旧跋说黄字似虞世南、柳公权),给我极大启发,由此体会到沈老作字是参用黄道周笔意上溯魏、晋的。

我就进一步3 i 5 5 ? 6 + b e去追黄道周` w ` ! : +的根,直接临习钟繇、索靖诸帖,并且访求前代学习钟、索书体有成就的各家字迹作为借鉴,如唐代的宋儋、宋代的李公麟、元末的宋克等人作品,都曾临习取法H u k ( 0。交游中任堇叔先生(堇)写钟字写得极好,我也时常请教他。这便是我“转益多师”的开j ! X j始。

经验分享——沙孟海: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吴昌硕 篆书横幅《小花园》

上海是书法家荟萃的地方。沈老虽过,吴昌硕(俊卿)、康更生(有为)两先生还健在,我经人介绍分头访谒请教。康老住s I F | l L愚园路,我只去过一趟,进门便见“游存庐”三大字} h [ ] h匾额,白板墨书,不加髹漆,笔力峻拔开张,叹为平生稀见。

吴老住山西北路,我住海宁路,距离极近,我经常随况蕙风(周颐)、冯君木(开)诸先生到吴家去。在我廿五岁至廿八岁四年中间,得到吴先生指教较多。听他议论,% S N 3 % u看他挥毫,使我胸襟更开豁,眼界更扩大。我从此特别注意气魄,注 ( @ g N A * I意骨法用笔,注意章法变化,自觉进步不少。

六、多借鉴、诸体兼学

三十岁左右,我喜爱颜真卿《蔡明远》、《刘太冲》两帖,时时临习。颜又) E % q j a M M有《裴将军诗》(见下图),或说非颜笔,但我爱其神` ! u D ) & v ,龙变化,认为气息从《曹植庙碑》出来,大胆学习,也曾偶然参用其法。I R [ , | r我对历代书家也不是一味厚古薄今的。我认为临摹碑帖贵在似,尤其贵在不似。宋、元以来诸名家作品,尽有超越前人之处,我都引为师友,多所借鉴。

篆书,大家学邓石如,我也同时取法王澍、钱坫。隶书,明以前人不足学,我最爱伊秉绶,也常用昌硕先生的隶法写

经验分享——沙孟海: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颜真卿《裴将军诗》(南5 Q f K } c #宋忠义堂Y l d G + G O本局部)

抗日战争期间,避地到重庆,手头无碑帖,只借到肃府本《淳化阁帖》一部,择要临习。我对第十卷王献之书下功夫较C ! 9 Y 7 G h ] Q多,尽管有伪 W P 9 3 7 r M /帖,我爱其展肆,多J b 4 O看多临,有时会有新的境界出来。

因想到传世王铎墨迹多是O i t ^临写古帖,取与石本对照,并不全似,甚至纯属自运,不守原帖规范,这便是此老成功的所在。昌硕先生临《石鼓文》(见下图)自跋说:“余学篆好临《石鼓》,F 5 ~ } & h q &数十载从w ~ i Z Z X H |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也是` L c D E k这个道理。世人或讥评吴昌硕写《石鼓》不像《石鼓》,那便是“门4 n –外之谈”。

七、穷源竞流悟真谛

宋元人不重视南北朝隋代碑版,或者未见前代有些碑版,妄指欧阳询真、行各体全出二王,太不切实际。又如:苏轼曾称] ] ; v – p Z Q赞颜真卿书法“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宋人看到前代碑版不多,只见其雄浑刚健,大气磅礴,非初唐诸家所有,所以这样说。

经验分享——沙孟海:我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吴昌硕临《石鼓文》局部

事实上各种文艺风格的形成,各有所因。唐人讲究“字样学”,颜氏是齐鲁旧族,接连几代专研古文字学与书法,看颜真卿晚年书势,很明显出自汉隶,在北齐碑、隋碑中间一直有这一体系,如《泰山E ] U , q金刚经》、《文殊般若碑》、《曹植庙碑》,皆与颜字有N ? c F X b密切关系。颜真卿书法是综合五百年来雄浑刚健一派之大成,所以独步一时,决N 2 U 2 J x不是空中掉下来的。我用上述方法来对待历代书法,学习历代书法。是否合理,不敢自信。

上一篇

王献之草书九帖《大观帖》欣赏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