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明朝科举“南北榜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朝科举“南北榜案”
收藏 0 0

明朝科举“南北榜案”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经历“蓝玉案”的明王朝迎来了其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在这个蓝玉案株连甚众,无数官员落马的非常时期,此次科举的结果,也将对朝局产生微妙的影响。正因其重要性,在主考官的选择上,朱元) 9 M 璋经反复斟酌,终圈定了7V u F b s s8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i J } 1 t Z主考。

  刘三吾在当时可谓大儒,此人是元朝旧臣,元末时就曾担任过广西提学(相当于教育厅厅长),明朝建立后更是多有建树。明王朝的科举制度条例就是由他制订,明初的刑法《大诰》也是由他作序,此外他还主编过《寰宇通志》,这是今天中国z m k u W ?人了解当时中国周边国家的百科G p 0 X Z a P全书。他与汪睿、朱善三人并称为“三老”,《明史》上更说他“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_ 7 u t自号坦坦翁”,可谓是人品才学俱佳的士y k E V | q 6 tZ 6 J D领袖。选择他为主考,既是朱元璋对他本人的认可,也是朱元璋对^ [ z Z N * [ ` ]这次科举的期望。

  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二月会试,以( { & ` 1 V A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为考试官,取录宋琮等五十一名= B 7,经三月I d S K o q { N w廷试后,以陈安阝为第一名﹑尹昌隆为第二名,刘仕谔为第三名,是为春榜。因所录五十一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

  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文化比北方发达的实际情况,但是北方人一名未取,则为历科所不见。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 d s 6 F X / } 3

  y U ^ B J Z朱元璋为此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 ~ U萧揖,以及已经廷试取录的陈安阝﹑尹昌隆﹑刘仕谔等,于落第试] 9 W r ( U e C Y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

  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D [ + Z 7 l W $ B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五月,追定考官刘三吾为蓝玉党,以老戍边;白信蹈﹑张信等被凌迟处死;陈安阝﹑刘仕谔﹑宋琮等人也遭遣戍,仅戴6 8 | d *彝﹑尹昌隆免罪。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试,以黄观为第一名﹑韩克忠为第二名﹑王恕为第三名,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6 ) 8 o & 2 o X Y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m H I u榜。

  南北榜案在一定程度上体C Q x o 3 % q o现了全国统一形势: i s I y } Z /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制。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平衡政治关N b g [ v n系,乃至维护国家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科举制度。但是,朝廷政事多被精于p B [理学的南儒把持,而理事者了了无已,明朝政事逐渐趋向腐败和混乱。

  自“南北榜”划分之后,明朝官场上的官员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座师与门生),老乡关系也呈) A L U ~ &越演越烈之势,同. j g ! q期中榜的考生,地域Q 9 . } d 2之间的亲疏尤其明显。甚至同榜而出的考生间拉帮结派,也渐成常态。A n h j ) n明朝万历时期大臣邱瞬就曾总结道:“而今朋党有三途,同榜而出为其一,座主门生为其二,同年而出为其三。”“乡党”关系,反而凌驾于师生关系之上。万历末期至天启初期令后人诟病的“党争o M 0 U 2 1 S”,朝中分为“齐i F D党”、“楚党”、“浙党”相互攻击,“分榜”制度,确是为其温床之一。

下一篇

慈禧执政48年发生了哪些事情?慈禧究竟是功大还是过大?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