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平定安史之乱,谋划围困吐蕃之策,李泌成为四朝元老的底气何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平定安史之乱,谋划围困吐蕃之策,李泌成为四朝元老的底气何在?
收藏 0 0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唐·李泌

李泌被称为神童

公元722年,李泌出生于长安,他出身显赫的官宦之家,他的家族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世祖李弼,曾担任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氏家族在隋唐两朝人才辈出,在关陇贵族集团中有很高的声望。

李泌五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易经》,在家族文化的影响下,他对于黄老学说十分痴迷,常常可以说出一些惊人之语,被当时的世人成为神童。

平定安史之乱,谋划围困吐蕃之策,李泌成为四朝元老的底气何在?

(年轻时候的李泌)

唐玄宗后来也听到了李密的名声,就把李泌召到宫中,让他解释易经中的道理。李泌侃侃而谈,对事理的分析十分精辟奇特,唐玄宗对他很欣赏。

于是命李泌入住东宫,作为太子李亨的伴读,就这样李泌进入了大唐的权力核心。李亨由于与宰相李林甫关系不和,所以经常遭到李林甫的中伤。

唐玄宗也渐渐有了废除李亨,另立新太子的想法,李泌作为太子的伴读兼好友,为太子出了很多的建议,帮助李亨稳固了太子之位。李林甫于是把愤怒转移到了李泌身上,将他排挤出了朝廷。

李泌并没有因为失去权力而灰心丧气,他喜好黄老学说,对于权力并不热衷,离开朝廷以后,他游历了嵩山、终南山和太行山,处处寻师问道,找寻神仙不死之术。

安史之乱后重返朝廷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那么李泌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位造诣颇高的道士。但是安史之乱让这位心忧天下的高士不得不再次插手朝廷事务。

安史之乱后,唐军在战场上不敌准备充分的叛军,先后失去了了河北、河南的大部分土地,东西两京也沦落敌手。唐玄宗不得已带领一众的官员贵戚逃离长安,迁往四川避难。

平定安史之乱,谋划围困吐蕃之策,李泌成为四朝元老的底气何在?

(继位的唐肃宗)

有一部分禁军官兵不愿离开土生土长的关中,于是要求惩处罪大恶极的奸臣杨国忠,立年轻的太子李亨为皇帝,留在关中继续抵抗叛军。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坡兵变,唐玄宗无奈,只好同意了将士们的请求,将太子李亨留在关中,允许其称帝,继续指挥留守的唐军作战,而自己则落寞的前往四川。

李亨很快在灵武继位称帝,也就是唐肃宗,唐肃宗刚刚继位的时候,所面临的处境十分艰难,外有叛军步步紧逼,内有各个派系的官员勾心斗角。李亨的政治才能有限,被各种事务搅得心烦意乱。

这个小朝廷需要一位才能出众的高人前来辅助朝政,挽救危亡的局势。李亨于是想起了曾经的伴读兼好友李泌,李泌的才华他是很了解的,他相信李泌到来以后一定可以解决一团乱麻一样的困局。

李泌此时也有意出仕,他虽然一直游历山水,却始终关心天下的局势,安史叛军荼毒天下,黎民百姓苦不堪言,他也很想一展才华,拯救天下苍生。

于是李亨向他发出邀请以后,李泌很快就赶到了灵武。李亨任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安平王李淑的行军司马,相当于是军队的参谋长,负责军事策略的制定。

《平乱策》改变战局

安史之乱前期,叛军实力十分强大,唐军步步后退,已经失去了最为富庶的中原地区,被叛军挤压到陇西、西川这样的边缘地带,很多人都已经对大唐失去了信心,不少曾经的官员投降了叛军,想要在新朝廷谋取一官半职。

平定安史之乱,谋划围困吐蕃之策,李泌成为四朝元老的底气何在?

(安禄山)

但是李泌却认为叛军不过是一群没有长远规划的盗贼而已,占领的土地虽然众多,却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叛军四处出击,缺乏明确的目标,不过是四处掳掠财富而已。只要朝廷的方法得当,不出几年的光景,必然可以消灭叛军。

李泌具体的想法是,分散叛军的注意力,发挥唐军占据边缘地区的优势,从不同的方向袭扰叛军,使其来回奔波,应付唐军的打击,逐渐使其士卒疲惫,战斗力下降,再集中主力夺取叛军的大本营范阳。

失去根基的叛军将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样,失去长期作战的本钱,叛军那个时候必将在中原地区被唐军全部歼灭。

与这个战略相对应,李泌命令李光弼领河东军队出井陉,威胁叛军在河北的城池,命令郭子仪出灵武,进攻关中的门户凤翔,并州的各路兵马威胁叛军从黄河运输物资的补给线。

叛军有限的兵力不得不同时面对河北。关中两个地区的战事,往往是东西上千里来回奔走,实力大大的削弱了。

眼看这个战略将要消灭叛军的时候。唐肃宗李亨却嫌弃这个战略过于缓慢,他主张借回鹘的兵力,一路猛打猛攻,直接收复两京,而不是慢慢消耗叛军的实力。

李泌最终没能说服一意孤行的唐肃宗,唐军于是急功近利的借助回鹘的兵力收复了两京,但是叛军却可以从容的收缩兵力,将剩余的力量部署在河北地区。

平定安史之乱,谋划围困吐蕃之策,李泌成为四朝元老的底气何在?

(唐军平定叛乱)

收复两京的唐军已经是疲惫不堪,难以继续进攻叛军占据的河北。朝廷不得不最后同意接受叛军的请降,允许叛军继续占据河北地区,这就为后来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

如果当时唐肃宗可以采纳李密的正确建议,那么后来唐朝藩镇割据的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但是历史不容假设,这就是大唐的悲剧吧。

制定围困吐蕃的政策

唐代宗时期,李泌继续得到皇帝的信任,但是由于李泌为人正直,结果遭到宰相元载等人的排挤,唐代宗不得不让李泌屈尊到地方任职。李泌并不感到失落,他每到一地都为当地带来仁政,获得了朝野的一致赞誉。

唐代宗去世后,继位的是唐德宗,唐德宗将李泌这位德高望重的名臣接回了长安,此时的李密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为大唐解决了一件困扰百年的难题。

这就是吐蕃问题,吐蕃作为大唐劲敌已经与唐朝拉锯百年,李泌先是调解了唐朝内部的矛盾,使得可以一致对外。

平定安史之乱,谋划围困吐蕃之策,李泌成为四朝元老的底气何在?

(联合各国围困吐蕃)

然后化解与南诏,大食,天竺等国的矛盾,一起对抗吐蕃,吐蕃开始面临四周的一致敌对,实力逐渐削弱,对于唐朝的威胁不复存在。

上一篇

日本天皇首次访华,看到欢迎宴菜单后,日方要求中方取消这道菜

下一篇

还记得那位惨遭灭门的中国石油之父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