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北京动物园,万牲园旧址,中国第一次“动物总动员”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北京动物园,万牲园旧址,中国第一次“动物总动员”
收藏 0 0

如今的动物园正门东侧,有两块醒目的碑刻。一块是“市保”的“乐善园建筑遗存”,另一块是“国保”的“清农事试验场旧址”。第二块记载的是这里百年前的历史,而第一块则要追溯到二百多年前了。花开两朵,先单表这头一枝——乐善园。

动物园位于西直门外,是上风上水的风水宝地。明代便是一处王公显贵的庄园,但具体历史已不可考。到了清朝入主北京城,这里被康熙赐给了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建立殊勋的康亲王杰书。可康亲王虽说功劳大,却非实权派,故无力经营别业。久而久之,这座园子就荒废了下来。最会玩的乾隆爷,对这么一处风水宝地自然心仪。也算第四代康亲王巴尔图有眼力见儿,他主动上奏,愿将自家的乐善园交内务府管理。经修葺后,园子用作皇上长河泛舟时中途休息和进膳的行宫。

北京动物园,万牲园旧址,中国第一次“动物总动员”

乾隆闻奏后,当然是“欣然接纳”。于是乾隆十二年(1747 年),重修了已荒废的乐善园。在《钦定四库全书》中,乾隆对乐善园的题诗竟有54 首之多。可见,乾隆爷是没少来这儿玩耍。但乾隆以后,乐善园的光景就跟大清朝一样,算是江河日下了。但歪打正着,倒是给筹建中国最早的农科院打下了基础。

清末“立宪”之前,内阁成员出洋考察了一圈。他们回国后,提出要建立一处现代的农事试验场。于是就以乐善园为基础,加上旁边的继园、广善寺、惠安寺一起,修建起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农科院”。后来城市扩张,用地日益紧张,新中国的农科院,也因地制宜地将院址选在了其北边不远的地方。

如今的北京动物园前身,正是农事试验场附属的万牲园。和农科院一样,万牲园也有着百年历史,而它的第一位客人,不是小朋友,而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老太太——慈禧太后。说起建造这座万牲园,还是源自慈禧的一时兴起。其实清朝宫廷中,原也养着一些珍禽异兽,但算不上现代意义的动物园,充其量就是皇家园林的点缀。20 世纪初,博物学兴起,不少动物园在西方国家建立。因而农事试验场的计划里,也有“附设万牲园”这一项。

北京动物园,万牲园旧址,中国第一次“动物总动员”

建造这座万牲园的起因,主要是当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端方知道老佛爷喜欢看西洋景儿,于是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他在德国汉堡向动物商人宝尔德购买了一批野兽和禽鸟,还特意采购了一头高五六尺、能表演杂技的印度母象,作为礼物专门供奉给慈禧太后。

“动物园一期”的成员,还有白鹿、黑鹿、斑马、美洲野牛、美洲狮等珍禽异兽,在当年,即便在全球范围内,这阵容也算豪华。为安置这些动物,慈禧提出在北京西郊建造万牲园。到清亡时,园内动物共计100 多种。那时老佛爷从皇宫往颐和园过夏消暑时,又多了个项目——万牲园一日游。

除了中西合璧的大门,如今动物园里的古迹,首屈一指的要数畅观楼了。因为是新政产物,这座当年的高级宾馆和它的大门一样,也是西风浓郁。建筑为七楹两层,正门处有珐琅镶嵌匾额书“畅观楼”三个大字。楼体为土红色,显得庄重大气。而畅观楼南侧,还保存有宋教仁住过的鬯春堂,以及慈禧太后小憩过的豳风堂。

有趣的是,畅观楼两边并不对称。东边为圆柱形三层楼,楼顶为一圆形平台,有一圈紫铜制作的欧式花饰栏杆,在此可俯瞰远处,成为了观景台。西边为八角形两层楼,屋顶有一座似中式须弥座的基座,托住八角锥形屋顶。在当时,这座楼绝对算得上摩登,光绪三十四年五月的《顺天时报》曾刊登一篇“游记”:“见有红砖洋楼一 座,高大恢宏,华丽无比。”

北京动物园,万牲园旧址,中国第一次“动物总动员”

内的陈设、器具以西洋式为主。楼上、楼下均有特制的各式沙发,这在清末民初时并不多见。楼西边二层东西两室内各置一铜床,帐褥皆黄色,为慈禧、光绪来此休息之处。1912 年,短短一个月,孙中山先生三次来到畅观楼。

民国时期,这里曾一度开放,畅观楼还卖过西餐,是北京最早的西餐馆之一。如今这里已售票开放,虽票价不菲,但依然会有游客来此品茶赏景,感受这里当年的气派。

(北京深处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一篇

《如懿传》活在台词里的富察诸瑛,出身卑微却追封皇贵妃陪葬帝陵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