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有西方世界站脚助威的基督教处弱势,佛教何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有西方世界站脚助威的基督教处弱势,佛教何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
收藏 0 0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两大中心论:一个是中国中心论,一个是西方中心论。

中国中国,中央之国。作为国家称谓的“中国”,就是源自中国中心论。中国学界有“中国四夷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傲视蛮夷,睥睨天下。

中国的经济实力一直也傲视全球。按照《剑桥中国史》的数据,从隋唐至宋,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南宋看起来是偏安一隅的弱国,可因为蒙古铁骑远征欧洲,生灵涂炭,经济萧条,南宋占世界经济总量的八成。

郑和1405年下西洋,旗舰排水量超过2000吨,240艘船,兵力27750人,没有掠夺和殖民。而是为了儒家推崇的盛世:四海升平,八方来仪,万邦来朝。

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旗舰排水量120吨,3艘船,首航船员约百人,第二次有17艘船,兵力1500人,目的是为了掠夺黄金、珠宝、香料等资源和殖民。

郑和下西洋依靠的是明朝的雄厚国力,到万历年间,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六成。

基督教唐初入中国,房玄龄郭子仪入教

基督教传人中国的时间是唐贞观九年(635),传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唐朝首都长安,中国称为景教。景者,大也,光明也。即耶稣基督乃“世界之光”之义。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房玄龄和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汾阳王郭子仪都是其信徒。

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后,东西新航路畅通无阻,天主教修会———耶稣会便派遣大批传教士来华,形成西学东渐的一次高潮。当时,来华传教的西方教士有数百人之多,其中明朝时对后世影响较大者的沙勿略、利玛窦等。

康熙朝的外国官员大部分是传教士的身份,担任官职切且著名的有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洪若翰、白晋、刘应、张诚等。

有西方世界站脚助威的基督教处弱势,佛教何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

图1 民国期间穿中国服装的外国传教士

地理大发现背后驱使的原动力是海盗行径的掠夺、屠杀、文明灭绝与殖民,但新航路开辟是近代西方的国家行为,为了解释这种根本就没有任何正义、道义存在的历史,西方学界兴起了“西方中心论”。

把西方世界说成是文明、进步、光明,将非西方世界看成是落后、愚昧、黑暗。达尔文1859年提出进化论,宣导“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主张,又为西方近代的侵略殖民行径找到了学理乃至于天地真理的依据,是以一经提出就获得了政界的大力支持,最后竟然将进化论假说写入了全世界的教科书。

100多年前,中国被西方坚船利炮的物质优势、自然科学的文化优势和民主平等的组织优势吸引,民国精英全盘接受了“西方中心论”,尊洋卑土、崇洋媚外成风,全盘西化势不可挡,信洋教随之也成了上流社会的时尚之一。

中国人从小所学的数理化生均源自西方,牛顿、笛卡尔、达尔文、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科学殿堂的大腕都是宗教信徒,美英德法等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全民信教,在西方世界强盛国力和思想泰斗、艺术大师及大科学家站脚助威的情况下,基督教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到2016年,中国大约有基督徒3997万人,相关宗教实践频率为一月两三次及以上的基督徒大约有2115万人。

有西方世界站脚助威的基督教处弱势,佛教何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

图2 中国活跃的基督徒大约有2000万人

佛教东汉初进中国,居士近基督教十倍

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大约是东汉永平十年(67年),从南北朝到五代十国期间经历了被后人统称为“三武一宗”的四次“灭佛”运动,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召集儒释道两千余人,于正殿展开三教辩论。

唐高祖李渊时,儒释道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从唐代始以儒、佛、道三教名流论难为风尚,并渐由论难而趋于融汇调和。“三教合流”的说法,据说由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道家学者陶宏景(456~536)较先提出。但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与中国本土的儒、道真正开始融合,则初起于唐代。

佛教源于印度,而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文化影响力,印度均无法与西方世界相提并论,并无任何让中国人羡慕和崇拜的地方。

而在印度,印度教信徒多达10亿,伊斯兰教徒有1亿多,基督教徒也有几千万,但佛教却基本上早已经销声匿迹。

有西方世界站脚助威的基督教处弱势,佛教何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

图3 和尚念经超度亡灵

截至今日,中国现在的佛教徒即居士大约有3亿人,活跃者也超过了两亿人,约为基督徒的10倍。而且佛教还吸引了很多文人学者、专家教授,其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基督教。

为何有西方世界全民信教和科学殿堂众多大神站脚助威的基督教,在中国会败给佛教,因在佛教的源头印度,不管是其经济文化实力,还是佛教徒早已经声消迹灭的现实,均无法与基督教的辉煌同日而语。

佛教在中国的兴盛主要的原因有三:

佛学与中学属同源,形而上文化有共鸣

按理说,表面上看起来,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比基督教早了568年,但却非三大主因之一。因为在历史上佛教经历了北魏太武帝(446年)、北周武帝(574年)、唐武宗(845年)和后周世宗(954年)的“三武一宗”四次灭佛运动,在这种巨大法难面前,568年的时间优势就不明显了。

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兴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佛学与中学同属源自修正实证的形而上学范畴。乔达摩·悉达多禅定49日觉悟,而禅定就是修正态。

有西方世界站脚助威的基督教处弱势,佛教何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

图4 佛学与中学的源头均在修真即打坐

天地之间有元气,它是天地的呼吸,它是万物的呼吸,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但作为万物本原的元气不能为人类的感官所直接感知,人唯有在进入修正态,即禅定态才可以体察、观看和实证元气、真气。

基督教神学属于神本主义,其基本精神是“相信上帝、虔敬顺从”,与中学的基本精神不符。

而佛学则不然,因为佛学与中学同根同源,佛学禅定与中学修正体道、践履道体是一致的。

佛学吸收老庄之道,佛融入基督教排他

达摩,是南北朝来自于南印度的禅僧,是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中国禅宗的始祖。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户晓、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面壁九年。

达摩之后为何要面壁九年?面壁重在禅定,禅定就是修正。因为达摩接触到了中国文化的修正体道。本体世界,浩瀚无垠,玄妙难测,满眼虚妄,充满奥义,印度禅定之法与中国修正之法自然会有很大的差异。达摩祖师面壁九年自然是在学习中国内丹术之践履道体。

有西方世界站脚助威的基督教处弱势,佛教何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

图5 达摩祖师面壁九年践履道体

要想在中国传佛教,必先要融入中国。达摩祖师是源自印度的佛教界学习中国修正体道,将佛学的明心见性与中学的践履道体以实践方式融合,最后奠定了中国禅宗。

全真教祖王重阳《孙公问三教》诗曰: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红莲白藕青荷叶,花茎根源太昊宗。“

莲花是红色,藕根是白色,荷叶是青色,三者形象虽各不相同,而实际却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用来形容儒释道三教一体同根同源的,都源于太昊宗,即伏羲。

有西方世界站脚助威的基督教处弱势,佛教何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

图6 莲花莲藕青荷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佛教有融入性,魏晋南北朝开始很多中印大德高僧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与华夏文明文明融为一体,中国农村办丧事时经常可以看到既有和尚,又有道士。

而基督教则是严格排他性和文化侵略性,信主耶稣者上天堂,如果不信主耶稣,而信其他的神、佛、祖宗者均要下地狱。这种严格排他性和文化侵略性是限制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时代变迁致重心转移,心无法安使信徒增多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取消了实施40年之久的“票证制度”,标志着中国人安身立命的重心由物质世界的温饱,转向了精神世界的安定。

中国的原生文明之中本无宗教,是因为伏羲开启的中华文明打开了万物终极的大门,体察、观看、实证了万物本原元气的存在。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因为中国文化有对宇宙和生命终极问题的答案,是以宗教神创论在中国没有生存土壤。

佛教、基督教在中国之所以能够拥有众多的信徒,是因为人群形形色色,人人都有对未来和未知的恐惧,佛教、基督教自然有其适宜的人群。

有西方世界站脚助威的基督教处弱势,佛教何以能在中国蓬勃发展?

图7 中国实施了40年之久的票证制度

100多年前“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否定“中国中心论”,推崇“西方中心论”,把中国文化视为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糟粕。中国反祖学西100多年,使中国处在一种精神虚根状态。

何为精神虚根?说中国人有根吧,考古探源之风盛极百年。既然需要通过考古来探源,那自然是因为中国文化无根。《尚书》《易传》等众多先秦典籍均有伏羲“王天下、画八卦”的文明起源说,但顾颉刚用“层累说”否定中华上古史。是以中国人处于精神虚根状态。

因为处在精神虚根状态,中国自己的文化无法使中国人心安。在精神需求高涨,自己文化无法安定的情况下,走向宗教信仰的人自然就会增多。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不依宗教信仰来安身立命的国家。外来的文化和宗教无法真正凝聚中国人,只有中国自己的原生文明可以凝聚中国人。

深层挖掘,传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华夏人文!


版权声明

本文为独立文化学者郭文喜的原创作品,版权归郭文喜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部分内容和图片取自于网络媒体,特此感谢!大部分内容来自于作者专著《中国根基:通向文化大国之路》(150万字)。

13371757799@163.com

郭文喜

2019.7.13.

上一篇

传承千年的帝都,历经十三朝风雨,随手一刨就有文物出土

下一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间的沉默悲歌:欧洲华工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