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收藏 0 0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花飞·王聪儿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

花飞·王聪儿:清后期,白莲教起义领袖。

王聪儿,湖北襄阳人,江湖艺人出生。参加白莲教起义后,她曾任义军总指挥,也就是八路义军统帅,是一个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

清朝乾隆年间,官僚地主大量侵占农民的土地。农民无法谋生,只得流落江湖,卖艺糊口。王聪儿幼年丧父,跟着母亲学习杂技,跑马走绳,舞刀使棒,样样都行。母女俩凭着一身技艺走南闯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天,母女俩来到襄阳,在一场事故中得到一位名叫齐林的帮助而加入白莲教。齐林是襄阳白莲教的首领。王聪儿入教后,经常利用卖艺的身份在江湖上宣传白莲教的教义。由于他们俩志同道合,感情也越来越深,不久后便结为夫妻。结婚后,齐林与王聪儿便一同领导白莲教徒筹划反对清朝的武装起义。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花惠·岳母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2

花惠·岳母:岳母刺字,又一个贤惠伟大的母亲。

岳飞的母亲,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宋元帅宗泽病重,详细: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尽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花娴·金城公主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3

花娴·金城公主:唐中宗之女,吐蕃赞普赤德祖赞之妻,美而娴。

金城公主 天圣历元年前后—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李姓,唐宗女,和亲公主之一。生父为嗣雍王李守礼,养父为中宗皇帝。步曾祖姑文成公主之后尘,出降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即尺带珠丹,松赞干布玄孙,传说是嗣子赤松德赞的生母,存疑。金城公主在吐蕃三十年,为唐蕃称为甥舅宿亲,“和同为一家”维系纽带,贡菲浅。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花芝·李季兰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4

花芝·李季兰:唐之名妓,著名女诗人。天资聪颖,容貌艳丽绝伦。

李季兰原名李冶,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她六岁她的父亲觉得她年纪虽小,却性情不宁,将来必会出乱子,于是将她送入剡中玉真观出家,改名李季兰。李季兰每日做诗、弹琴倒也清净自在。转眼间她已经十六岁了,对观中生活渐渐觉得寡淡无味,向往外面的世界。当时有许多文人雅士来观中游览,见有一个清秀的小道姑,就常与她逗笑,李季兰每每以秋波暗送。不过仅此而已,李季兰并没有做出什么越轨的事。有一天她偷偷跑到剡溪中荡舟,遇到了隐居在此的名士朱放,言谈投机,一见如故。以后朱放常到溪边与她相会,游山玩水。不久朱放去了江西为官,两人挥泪而别。就在李季兰日思慕想,难舍旧情的时候,又有一个才华横溢的男子拜访了她,这人就是著名的“茶圣”陆羽。陆羽的到来恰好弥补了李季兰的失落情绪,二人经常煮雪烹茶,对坐清谈。陆羽是个细心热情的人,在李季兰重病之时,一直在她身边照料,李季兰感动不已。陆羽还有一个朋友–僧人皎然,他们三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词,志趣相投。李若兰也曾钟情于皎然,但皎然心如止水不为所动。李季兰最终叹道:“禅心已如沾呢絮。不随东风任意飞。”李季兰与陆羽的感情未曾间断,但二人碍于身份,不能婚嫁,只能互为知己。而李季兰的诗名越传越广,有她引发的诗友会集活动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广,直至广陵–即现在的扬州,扬州是当时文人荟萃的地方,李季兰的诗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后连唐玄宗也听说了,传旨要她上京面圣。此时的李季兰已经四十多岁了,这可是极大地殊荣,但她的容颜已随着岁月衰退,她不免又悲又喜,作诗道: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归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峰。就在她赴往长安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惶西逃,而李季兰也在战火中不知所终了。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花秀·马湘兰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5

花秀·马湘兰:秦淮八艳之一,秉性灵秀,能诗善画。

马湘兰虽然谈不上是诗画名家,但她的兰花图和兰花诗却堪称一绝,是当时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宠物。马湘兰之所以能把兰花描绘得出神入画,栩栩如生,全赖于她的爱兰、知兰,她不但将院宅里种满各色兰花,日日勤加灌护,而且凭着自己的兰心蕙质,能深悟兰花清灵清雅的气韵,所以才能将兰花的品态展现于画笺和诗笺上。而她自己的品格,因受兰花的熏陶,也化成一种如兰的圣洁;她的一生,则象一株空谷幽兰,吐芳于世,却又遗世独立,痴心恋系情郎王稚登,终又未成婚嫁,正如题画诗中所述:“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花心·夏侯光姬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6

花心·夏侯光姬:西晋琅琊恭王妃,与府中小吏牛金私通,生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此为历史上著名的“牛继马后”。

光姬自幼生长在官宦人家,后被许配琅琊王司马觐。生一子司马睿。司马睿到了15岁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建兴五年(317年)在王导、顾荣等名士的支持下,司马睿被推上了王位。改元太兴,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 本应母以子贵,但司马睿即位后,并没有追称先父为帝,只称自己是继承司马懿、司马炎等诸帝的事业。所以其母被称为琅琊王太妃。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花相·上官婉儿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7

花相·上官婉儿 :无丞相之名,有丞相之实,为千古第一女相。

上官婉儿自幼才思敏捷,诗词出众,其诗词风格多与祖父上官仪相似,并将祖父绮丽浮艳的“上官体”发扬光大,一时名流多集其门。

14岁就为武则天掌诏命,参与政事,是武则天文笔上的得力助手。上官婉儿本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因看武则天政绩显著,深得当时中下层官吏的拥护,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唐中宗李显在位时被封为昭容,她代朝庭评品天下诗文。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后为玄宗)发动政变,起兵诛讨韦皇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被李隆基命与韦皇后一并处斩,年仅46岁。 后人称其为“巾帼首相”。

上官婉儿开元初,唐玄宗李隆基又褒扬她的文章,指令收集上官婉儿的著作,编录文集20卷,叫大手笔燕国公张说(悦)为其题篇作序。序中称上官婉儿“风雅之声,流于来叶”,对其文其人评价很高。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花舞·公孙大娘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8

花舞·公孙大娘: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舞蹈家。

公孙大娘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第一舞人。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她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应邀到宫廷表演,无人能比。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如《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 世事浮云,以公孙娘子盛唐第一的技艺,最终结局却是流落江湖,寂寞而终。然而,她的盖世技艺是与中国历史上的两座文化高峰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因为她,我们才有幸看到了草圣的一卷绝妙丹青,才有幸读到了诗圣的一首慷慨悲凉的《剑器行》。这位绝代佳人当再不寂寞。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花丑·钟无艳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9

花丑·钟无艳:齐宣王后,为华夏四大丑女之一,丑陋与才华皆举世无双。

钟无艳,又名钟离春、钟无颜。史书记载,“复姓钟离名无盐(一说名春,字无盐),因相貌奇丑,后人称为无艳。齐宣王执政初期,日日歌舞,夜夜欢声,后无艳进言宣王,述先人开疆不易,历数宣王之错。宣王悔改,为表其悔改之心,散尽后宫,立无艳为后,彰其不贪美貌,自此勤政改革,齐国成为六国之佼佼者! ”钟离春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的《辩通传》。她是齐国无盐县人,姓钟,所以又称她为钟无艳,她德才兼备、却容颜丑陋,年四十未嫁,许多古书里动不动就说“貌比无盐”,跟“貌如西子”呼应。丑到何种程度?书载她额头、双眼均下凹,上下比例失调,肚皮长大,鼻孔向上翻翘,脖子上长了一个比男人还要大的喉结,头颅硕大,又没有几根头发,皮肤黑得像漆。(如此奇特的长相甚至让有的人猜测钟离春的祖先很可能是从南洋或印度来经商的马来人或达罗毗涂黑人)。钟离春虽然长了一副让人吃惊的模样,但她志向远大。当时执政的齐宣王,****,国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欢吹捧,钟离春为拯救国民,冒死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条,并指出如再不悬崖勒马,将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大为感动,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其谏议为宣王所采纳,立为王后,从此国大治。而中国也留下两句成语“丑胜无盐”和“自荐枕席”。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花妾·绿珠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70

花妾·绿珠:西晋名妓,石崇爱妾。

绿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指汉元帝时的王昭君。石崇让绿珠吹奏此曲,她又自制新歌:“我本良家女,将适单于庭。辞别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猿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涕位沾珠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尘。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屏。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词意凄凉婉转,其才情亦可见一斑。绿珠妩媚动人,又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欢,因而石崇在众多姬妾之中,惟独对绿珠别有宠爱。

图文|来源网络·遇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史风情|中国历史一百位奇女子61-70

上一篇

东平古八景之一“尧陵揽胜”,山东东平尧陵禅寺

下一篇

清朝有个苦寒之地,很多囚犯流放到这里,据说比黄泉路还恐怖……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