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中国传说中的国宝—传国玉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传说中的国宝—传国玉玺
收藏 0 0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玉玺”一直是皇权的象征。

今天我们聊一聊为何“传国玉玺”是无上国宝。

中国传说中的国宝—传国玉玺

千古一帝“秦始皇”

1,传国玉玺的由来

“传国玉玺”的前身,是一块美石,又名“和氏璧”。

《韩非子》里记载:楚国有个叫汴和的人,在楚山(今安徽省怀远县荆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

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

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

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昭王知道了,于是就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

秦始皇命令当时的丞相-李斯拿和氏璧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玉玺方圆四寸(秦朝1寸=现在2.31厘米,方圆四寸也就是长宽大概9.24厘米),上纽交五龙(玺的钮雕刻了五条交错的龙),上面用篆书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意思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八个大字。

中国传说中的国宝—传国玉玺

配图(非传国玺)

2.传国玉玺的下落

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秦子婴元年(前207)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 [2] 但是《应氏汉官》、《皇甫世纪》记载“汉传国玉玺”字迹为“受命于天,既寿且康”。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国玺易主刘盆子。

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中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

后袁术拘吴氏,夺玺。

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

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又二十年,再传冉魏。

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亡。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

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

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

后唐清泰四三年闰月辛巳辰时,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燔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后世偶尔有传发现“传国玉玺”,但是都是赝品。

中国传说中的国宝—传国玉玺

玉玺(非传国玺)

3,传国玉玺的意义

各朝君王不惜代价寻找传国玉玺,即使已贵为天子,还是不肯放弃,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不仅仅是一枚玺,而是帝王“正统”的象征

历代帝王都在寻找传国玉玺,总觉得做皇帝缺点什么,总感觉没有传国玺,自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找到传国玉玺,那就是得到了“正统”,世人就会认为“我”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其实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只要你一心为民,就会是公认的好君王。

中国传说中的国宝—传国玉玺

配图非传国玺

“传国玉玺”作为我们国家的国宝,已经失踪了那么多年,真是让人感到惋惜。

有生之年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一睹芳容。

我也真的很想看看,历来君王争夺的“传国玉玺”,到底长什么样子。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

怎样去鉴定一件瓷器(建议收藏)

瓷器审美的几个境界,你处于哪一种?

明末清初瓷器题“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40个古代青花瓷器上的故事典故,青花故事知多少?(强烈建议收藏)

艺术鼎盛时期的南宋龙泉窑,究竟有多美?(附高清标本图片收藏)

喜欢文章请关注作者哦!分享古玩知识,技巧和故事。

上一篇

「中药典故」神奇植物「沙棘」,为忽必烈披荆斩棘

下一篇

明朝开国元勋汤和墓寻古,墓穴冰火两重天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