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葡萄是张骞带入中国的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葡萄是张骞带入中国的吗?
收藏 0 0

据明代中医药学大咖李时珍总结,张骞至少带来了红花、胡麻、蚕豆、大蒜、胡荽、苜蓿、胡瓜、石榴、胡桃、葡萄等十种异域植物。事实证明,这不过是“英雄光环”的加持!

葡萄是张骞带入中国的吗

张骞,因为因为外交成就凸出,被后世广泛赞扬。他凿空了西域和丝绸之路,因道路畅通而带来了许多文明传播成果,也被附加到英雄的身上,比如:舶来的葡萄。

葡萄是张骞带入中国的吗?

据明代中医药学大咖李时珍总结,张骞至少带来了红花、胡麻、蚕豆、大蒜、胡荽、苜蓿、胡瓜、石榴、胡桃、葡萄等十种异域植物。事实证明,这不过是“英雄光环”的加持!

司马迁的《史记书》,还是班固的《汉书》,都提到了异域的葡萄(蒲桃)、苜蓿、石榴,但都没有明确如何传入。张骞第一次出使大夏,被匈奴扣留十多年,仓促的亡命旅途中,几乎没有机会将异域植物或种子带回。第二次出使乌孙行程顺利,但只代会了马匹数十匹。

《史记》《汉书》提到葡萄种植,已经是张骞死后好几年的事情了。但是,东汉有位文艺青年王逸,信誓旦旦地认为,张骞将葡萄带入了汉地:“张骞周流绝域,始得大蒜、葡萄、苜蓿。”(贾思勰《齐民要术》之《种蒜第二十九》转引字王逸集)

文学家的这一说法,不想后来被晋代博物学家张华、北魏农学家贾思勰以及唐宋诸多文史家们转引,李时珍最终毫不犹豫地采信前辈说法,将葡萄的传入,归入张骞名下。

葡萄并非张骞直接带来,但葡萄传入得益于他的开拓

张骞的伟大不因为他晚年贪图富贵而减分,也不会因为不是葡萄的引进者而被贬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他和同伴的努力凿空,中国人吃到正宗的葡萄,一定会推迟许多年。

无论是交通道路的开拓,还是沿线风物的传播,也不只是一人一日之功,而是以刘彻同志的高层领导为核心,以张骞同志等冒险开拓为先导,以霍去病等军事家英雄血战为保障完成的伟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葡萄等奇珍异果的传入,又何尝不是呢?

汉武帝曾如此痴狂于葡萄:“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史记·大宛列传》)

公元前139年,出发来到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一带)时,张骞和同伴发现,葡萄酒比汉地用的米酒好喝多了!当时的大宛国,有70座城池,户口30万,尤其是,这里出产汗血宝马和葡萄。

虽然张骞没有把葡萄直接带入长安。但他的后继者完成了这个使命。

葡萄熟时村姑们挎着竹篮乡家人赶着驴车

筐筐高载了晶红艳紫神庙前扎起庆贺的花灯

家家都赶酿新秋的美酒富贵人夜宴上

堆满着罂缶琉璃的夜光杯

酌醉了太平岁月

——孙毓堂长篇史诗,1939年《宝马》

历史学家孙毓堂先生1939年写的长篇史诗《宝马》,说的是汉将李广利征大宛,获得天马,并扬威西域。李广利,将浸淫着腊文化的大宛蒲萄和葡萄酒,就不可能从遥远的阿姆河、锡尔河畔,随着丝路的驼铃,来到汉武帝的深宫。

葡萄是张骞带入中国的吗?

不过,汉代使者只带回了葡萄种子和葡萄酒,并没有获得大宛人密而不传的酿葡萄酒秘方——我国中原地区开始酿造葡萄酒,要晚到隋末唐初。

田园葡萄纹彩陶罐:1987年和静县察吾呼沟4号墓地43号墓出土

年代:西周-春秋时期

东汉时期,罗马与中国的对话继续。《后汉书》记载了东汉与西方的数次交往:公元97年(东汉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学者认为条支是波斯湾,另一说认为是叙利亚)。101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子及条支大鸟,时谓之安息雀。公元166年(桓帝延熹九年),罗马帝国安敦(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161-180年在位)的使臣来朝中国。

—回鹘贵族墓葬中陪葬的葡萄—高昌故城出土时代:高昌回鹘(西州回鹘)时期(866-1370)

实体葡萄之后,作为副产品的葡萄纹样,也逐渐出现在汉朝,首先出现的是西域,即今新疆地区。《后汉书 西域传》记载:(新疆哈密)“伊吾地宜五谷,桑麻,葡萄。”

2到3世纪,楼兰的木门楣残片上,就出现了葡萄纹样。

葡萄是张骞带入中国的吗?

1959年,民丰尼雅古国的一座东汉晚期的夫妇合葬墓出土了葡萄纹毛织物和葡萄动物纹绮。据《太平御览》卷972引《续汉书》:东汉时陕西扶风的孟佗以葡萄酒一斗赠给张让,后者就即以孟佗为凉州剌史——这足以证明当时葡萄酒的稀罕。葡萄酒,居然可以换来一方官职!

从汉代开始,葡萄的历史,在中华大地,拉开了帷幕

葡萄是张骞带入中国的吗?

下一篇

法印战争和庞蒂亚克的叛乱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