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中国朝代那么多,为何国人偏爱明朝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朝代那么多,为何国人偏爱明朝呢?
收藏 0 0

1: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朝是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而且前面是蒙元,后面是满清,相比之下,更显得出挑。朱元璋北征元朝之前,发布的《谕中原檄》中说到“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几百年后孙中山建立同盟会之时,所用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朝代那么多,为何国人偏爱明朝呢?

朱元璋


2:得国之正,莫过于汉明

朱元璋一介穷叫花子,拿着个要饭的破碗,白手起家,硬是建立起了一个大明朝。而且明朝的版图里收复了许多曾经的失地,像是“燕云十六州”,自从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拱手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往后400多年来中原数个王朝都未能将其完全收复。燕云之地的失去,使得中原政权常年受到北方游牧铁骑的侵扰,长达数百年。还有河西地区,更是被异族人统治了整整600年之久,而到了朱元璋这儿,该拿回来的全都拿了回来。

中国朝代那么多,为何国人偏爱明朝呢?

燕云十六州


3: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

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几乎彻底扫平了北方的蛮夷,将蛮夷打回最北方的老家;之后“永乐大阅兵”,邀请许多国家过来观礼,很多国家当场就吓坏了,纷纷叩首称臣;“郑和下西洋”,几乎万国来朝,周边的许多小国都向大明俯首称臣,明朝也是历史上接受外国朝贡最多的国家。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明史·成祖本纪》

中国朝代那么多,为何国人偏爱明朝呢?

五征漠北


4:不迁都、不纳贡、不和亲、不称臣”,

“土木堡之变”后,面对着兵临城下的大军,大明朝廷“不迁都、不纳贡、不和亲、不称臣”,另立新君,奋起反抗,最终大败蒙古。比起北宋的“靖康之难”和唐朝被吐蕃攻陷长安时皇帝的仓皇出逃,不知硬气了多少倍;

中国朝代那么多,为何国人偏爱明朝呢?

土木堡之变


5:政治制度完善

政治制度完善,即便是接连出了那么多“不正经”的皇帝,大明朝的“国家机器”仍然能够正常运转,万历皇帝甚至28年不上朝都没什么事儿。

中国朝代那么多,为何国人偏爱明朝呢?

万历皇帝

6:“天子守国国门,君王死社稷”

末代皇帝崇祯,面对闯王李自成的大军,宁可自缢在煤山,也不肯迁都南下,做一个偏安之主。临死前还留下遗言: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对比清廷的咸丰皇帝置京城百姓于不顾,两度仓皇逃离北京避难和清廷末代皇帝溥仪,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的举动,可谓天壤之别。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明史·崇祯本纪》

中国朝代那么多,为何国人偏爱明朝呢?

崇祯自缢煤山

7:明代文化可谓是空前繁荣,繁荣昌盛的文化

在这一历史阶段,小说的出现打破了诗文的垄断地位。相对于唐诗宋词,白话文的小说无疑更接地气,更容易获得普通百姓的认可。换而言之,汉赋唐诗宋词的赏析需要一定的艺术水平,而小说则是雅俗共赏,前者曲高和寡,后者无疑是家喻户晓。对于古典文学史中的四大名著,有三部即出自明朝时期,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以及吴承恩的《西游记》,它们自诞生之日起,便已成为经典,此后的五百年中,只有一部《红楼梦》可以与其比肩,再无其他小说可以超越。明朝著名的人物更是多:于谦、王阳明、戚继光、张居正、郑成功、郑和、李时珍、海瑞、刘伯温、宋濂、胡惟庸、徐达、唐伯虎等等。群英荟萃,张口就来。

中国朝代那么多,为何国人偏爱明朝呢?

四大名著

8:影视作品以及通俗历史小说呈现

作为中国国产影视剧的巅峰之一《大明王朝1556》,和后来“当年明月”撰写的《明朝那些事儿》,都很受广大吃瓜群众的欢迎,为普及明朝历史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大明朝感兴趣。

中国朝代那么多,为何国人偏爱明朝呢?

大明王朝1556

中国朝代那么多,为何国人偏爱明朝呢?

明朝那些事儿

上一篇

晚清最后一位秀才书法写了102年,“字还不够老”非常励志

下一篇

苏轼:我是皇帝大秘里混得最差的一届!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