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处死岳飞之前,为何宋高宗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处死岳飞之前,为何宋高宗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收藏 0 0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只是岳飞在《满江红》中的感叹,也是他毕生夙愿。出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历经王朝覆灭,眼睁睁地看着大宋领土被金兵侵占,徽钦二帝沦为敌国的阶下囚,所以从小就立下杀敌报国之志,背部刻有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宣和四年,朝廷为抵御辽国,招募智勇双全的勇士,岳飞经过层层选拔成功入围,并且成为分队长,从而开启戎马生活,此时他年仅十九岁。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岳飞身先士卒,擒获在相州作乱的贼寇,此举激动人心,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突然接到父亲病逝的消息,只好离开军营,回家为父亲守孝。

处死岳飞之前,为何宋高宗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三年后,岳飞守孝期结束,天下局势也发生极大改变,金国灭掉辽国,并挥师南下,目的非常明确,打算吞并大宋。平心而论,金兵战斗力虽然很强,却属于劳师远征,宋军占据天时地利,只要皇帝决心一战,或者调兵坚守,哪怕不能击溃敌人,至少可保京城安稳。

只可惜,才华横溢的宋徽宗,是个比较怂的帝王,听闻金兵将至,几乎吓破了胆,赶紧禅位于儿子赵桓,准备收拾行李逃亡南方。宋钦宗赵桓欲哭无泪,同时也胆小怕事,拒绝主战派的建议,选择与敌人议和,结果引狼入室,京城开封被攻克,宋钦宗和他父亲宋徽宗都被金兵掳走。

国不可一日无君,侥幸逃过一劫的康王赵构,匆忙在商丘登基,标志着南宋的开始。赵构并非能征善战的皇帝,跟他哥哥和父亲差不多,偏居一隅就满足了,根本没想过收复中原,采取避战南迁的政策。年轻气盛的岳飞,出于对江山社稷的担忧,写了一封奏折,并委托他人呈送给宋高宗赵构。

处死岳飞之前,为何宋高宗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在这份奏折里,凝聚着岳飞的赤胆忠心,其中一句为:“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意思很明显,劝说皇帝亲自挂帅,趁敌军尚未站稳脚跟,一鼓作气挥师北上,收复失地轻而易举。赵构读完奏折,顿时暴跳如雷,批示了八个大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

既然得罪了皇帝,岳飞肯定摊上大事了,直接被革职。尽管如此,岳飞仍然不改初心,继续以实际行动进行抗金,后来得到宗泽赏识,开启辉煌又悲壮的一生。此后十余年间,岳飞几乎战无不胜,带领岳家军高歌猛进,收复许多失地。绍兴十年,岳家军取得大捷,宋高宗却连下十二道命令,让岳飞班师回朝,且不容商量。

岳飞明白,这一次凶多吉少,他并不怕死,而是担忧前功尽弃。果不其然,在秦桧的指使下,万俟卨、罗汝楫等人捏造罪名,诬陷岳飞有谋反之心,不久后岳飞被冤杀。宋高宗不是傀儡皇帝,很清楚岳飞能力超群,是个难得的将才,而且绝对没有异心。

处死岳飞之前,为何宋高宗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据说,处死岳飞之前,宋高宗曾对岳飞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他为何说这句话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岳飞的才能和威望,令宋高宗非常忌惮。帝王都有多疑的性格,宋高宗也不例外,岳家军所向披靡,对岳飞由衷钦佩,只要岳飞一声令下,他们无不奋勇杀敌。常言道树大招风,岳飞的名气越来越大,战功越来越显赫,一些奸臣开始说他的坏话,宋高宗本就多疑,久而久之产生猜忌的心理。

其次,岳飞两次触碰宋高宗的底线。第一次,岳飞迎回二帝的话语,传到宋高宗耳中。岳飞曾怒斥王彦:“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第二次,岳飞入朝觐见时,提议立赵瑗为皇储。

处死岳飞之前,为何宋高宗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无论迎回二帝,还是建议立储,对于宋高宗赵构来说,都是非常忌讳的事情,虽然赵构知道岳飞是为江山社稷考虑,但也不能容忍。

最后,宋高宗胸无大志,只想偏居一隅,一直主张议和,而岳飞坚持北伐,况且金国提出的议和条件,是以岳飞的性命为筹码。完颜兀术告诉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为了保住皇位,为了尽快与金国议和,宋高宗必然会答应金国的条件。

你认为,宋高宗的“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这八个字,有和含义呢?

上一篇

读懂古人的这5句识人术,轻松辨别君子和小人,人生之路越走越顺

下一篇

60多岁文人与歌女相恋,为她写下表白词作,最后两句动人心弦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