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古人近视眼不用愁,“叆叇”来帮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人近视眼不用愁,“叆叇”来帮您!
收藏 0 0

现在人们接触电子产品较多,或者因为不规范读书、写字,导致很多人近视。在现代我们只需要配一副眼镜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在古时候的人们出现了近视的情况怎么办呢?

古时候,人们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只有一些大户人家才有机会读书,我们所知的那些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人更是少之又少;另外古人写字用的是毛笔,笔杆很长,所以写字离眼睛的估计较远,自然得近视眼的几率就小了很多。并且古代又没有电子产品这一因素,得近视眼的人更少了。但少并不代表没有,那么这一少部分的人得了近视眼怎么办呢?

古人近视眼不用愁,“叆叇”来帮您!

古代没有现在科技发达,得了近视眼不像现在随便到眼镜店就能配一副。但古人有古人的办法,他们认为近视眼是得了病,得了病就得治啊。据载《本草纲目》中就有多种药物有明目助读的功效,比如芜菁花“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还有一种就是用针灸,刺入对应的穴位,即可治疗眼疾。

古人近视眼不用愁,“叆叇”来帮您!

有人说古代有眼镜啊,哪有那么麻烦?文献记载,清学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眼镜”条引北宋刘跂《暇日记》称:“史沆断狱,取水精十数种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牍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则见。”这被认为是,北宋司法官员史沆已用水晶镜看阅读肉眼不易看清楚的卷宗了。

古人近视眼不用愁,“叆叇”来帮您!

无独有偶,明代张自烈《正字通》有“叆叇。眼镜也”,这个“叆叇”[ài dài],在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中有记录:“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这大概是最早的眼镜了。但是古代眼镜造价奇高,是由高级水晶制作的,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

所以,大部分人还是以中医配药治疗来解决近视的。各位网友你们怎么看呢?

上一篇

蒙古帝国与元朝不可混为一谈,多数人不知!

下一篇

被骗多年,康乾盛世,竟然是巨大的谎言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