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中国这两样物品,受欧洲贵族追捧,其中一样,当时中国老百姓都有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这两样物品,受欧洲贵族追捧,其中一样,当时中国老百姓都有
收藏 0 0

儒家和道家两派的思想学术,是中国延续下来的两个最为重要的传统国学。其中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道家思想却成为本土道教的教义。

儒家文明在中华文化圈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而道家思想在西方却得到了最大的认同。那么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碰撞,谁才是中华传统的基石,小编在此给大家分析一下。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碰撞,谁才是中华传统的基石

道家出身豪门,儒家植根于民间

考究道家的出身,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盘古和伏羲,华夏人文始祖黄帝被尊为道家第一人。而老子本人也是周王室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代的文化部长。老子就是总结了上古大贤的思想才形成道家完整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见道家出身于豪门世家,道学属于官学理论。

孔子虽然出身贵族家庭,期间也在鲁国任公职,但是大半生多在各国游历,基本上都是在民间生活。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晚年总结自己的经历和学术思想,依托周礼为根而形成儒家学说。儒家历经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代努力终于兴起。与道家相比,儒家植根于民间。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碰撞,谁才是中华传统的基石

道家主张出世为神人,儒家教化入世为君子

道家宣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主张人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道家思想的这种主张,在西方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天性结合,注重个人的修身养性、避世修道,所谓“道散形为炁,聚形为太上老君”,道家教人修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俗人出世修道成为神人。

儒家宣扬的核心思想是仁爱,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认为人最重要的是注重品德修养。后世儒家发展出的三纲五常等学说,更是教化人要做一个有德之人。所谓: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儒家思想最终目的,希望教化人入世成为君子。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碰撞,谁才是中华传统的基石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提倡以德治国

道家在政治上主张统治者应该采取无为而治,所谓:法天地之使万物自然。意思就是统治者只要制定好法律,剩下就让老百姓在法律的框架内自然生存和发展。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强调无为无不为。

儒家的政治主张是提倡以德治国,以礼教化万民。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只有通过礼制教化,人才能规矩做人。而统治者应该施仁政,善待天下百姓,这就是所谓的仁君爱民。荀子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碰撞,谁才是中华传统的基石

道家轻理重术,儒家轻术重理

道家认为大道无形,应探寻事物内在的道。说白了就是少讲大道理,应该注重万物的发展规律,这里的规律就是道家的术。道家认为:道进乎技、以道驭术,首次提出技术的理念。中国后世的很多发明,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李约瑟曾说: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

儒家却认为大道有形,可用理来探究大道。在儒家看来道家的术乃是民间奇淫巧技,四书、五经之论才是治国大道。儒家本来也有术论,但是自董仲舒后基本就不提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儒家文化成为正统,导致中国的科学技术严重落后。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碰撞,谁才是中华传统的基石

道家和儒家影响

道家学说庞杂而渊博,被称为之源头。后世的法家、阴阳家、方技家、数术家、墨家、兵家等都受道道家学说的启迪。道家思想在西方学术界备受推崇,很多学者认为道家思想是西方自由主义的真正源头。《道德经》被西方传教士传入西方后,成为西方最为畅销的外来书种。

儒家文化一言蔽之就是一套内圣外王的道德理论体系,在后世发展中成为统治者驾驭万民的封建礼教。由于儒家重理轻术、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导致我们两千多年来只建立了传统道德体系和儒家文化圈,却没有孕育然科学和现代经济学理论。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碰撞,谁才是中华传统的基石

在汉武帝之前,道家一度成为压倒之说的思想流派,然而道家的核心思想与统治者专制的理念格格不入,终于被儒家学说所取代,由此道家沦为在野的学术流派。道家是最有可能孕育出科学理论的,然而随着儒学垄断和道家的没落,最终道家被方士和炼丹者发展成了宗教和养生学。

儒家占据社会统治地位后,给中国做出最大的贡献,就是建立了传统道德体系和创造了丰富的儒家文化,在东亚建立了以儒家文明为主的中华文化圈。儒家和道家本应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双引擎发动机,同为中华传统的基石。然而我们让其中一个引擎熄火,最终导致近代以来的没落。

上一篇

一县城出了一个千古帝王人们建塔镇住龙脉,后被张天师截成三截

下一篇

溥仪被特赦后去理发,问了理发师一个问题,在场所有人爆笑不止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