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苏轼也有被人怼的时候,一句“秃驴何在”,换来了小和尚“回礼”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苏轼也有被人怼的时候,一句“秃驴何在”,换来了小和尚“回礼”
收藏 0 0

苏轼也有被人怼的时候,一句“秃驴何在”,换来了小和尚“回礼”

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时,我们必然会看到这样一位豪迈的文人,在仕途中几度起伏,但是他依然豁达乐观,他知道自己是天地蜉蝣,沧海一粟。他在自己的人生中看到了各色的风景,他就是东坡居士-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三字经》中”二十七,始发奋”的有着”苏老泉”称号的苏洵的儿子,苏洵对家中孩子悉心教导,使得苏洵的孩子在历史有着不凡的成就,而苏洵的儿子中最出色的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苏轼年仅二十就与父亲进京科考,他的文采、对事情的独特见解以及他不拘泥于陈章的创新,引得当时的小试官梅尧臣和主考官欧阳修为之侧目。

苏轼也有被人怼的时候,一句“秃驴何在”,换来了小和尚“回礼”

欧阳修在苏轼考完试后,询问苏轼答卷中一些字句的出处,苏轼只是笑答没有必要知道出处,只因没有出处,这样的一些字句是自己独创的。欧阳修听后大赞苏轼的创新,预见苏轼不凡。

欧阳修曾夸赞苏轼不仅善于读书,还更善于把书中所学用于生活,有朝一日苏轼的文章必将独步天下,足见欧阳修对苏轼的欣赏。有人说苏轼只是会考试吧,不值得如此夸赞,但真的如此吗?

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突破了传统的以诗为尊而词为卑的境地。苏轼对词的文体进行了全面的突破,改变了词沦为”艳科”的命运。提高了词的地位,使词从仅是吟唱的地位转为一种独立的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命运。

《水调歌头》流传千古,被人们称颂,一些作曲家把它改成歌曲,一些人喜欢用其中的一些话表达思念和祝福等。

词的创作人们为之倾倒,诗同样也极富深意引人深思。仕途的几经起伏,使苏轼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重要的表现,在为官的路途中,他看到社会中的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他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批判社会中存在的这样的一些现象。

苏轼也有被人怼的时候,一句“秃驴何在”,换来了小和尚“回礼”

《题西林壁》中我们看到横看成岭侧成峰侧,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我们看到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美丽西湖。

诗词传唱千古,散文同样的墨笔生花。在散文创作方面依然有着极高的造诣,例如《赤壁赋》。苏轼创作的散文在宋代的时候与欧阳修、王安石这些文学大家齐名。

不论是诗词还是散文,仅仅是停留在文学方面,苏轼在艺术方面也大有作为

苏轼曾说自己的书法”我书造意本无法”,苏轼在书法发面也有着重要的成就,他擅长行书和楷书。苏轼与宋朝的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文人画”这一概念的提出,苏轼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代表作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文学也罢,艺术也好,苏轼都能在其中有着不非的作为。有人曾说没有全能之人,只有精通之人,但是我们在苏轼的身上看到了,这使我们不得不感叹苏轼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也有被人怼的时候,一句“秃驴何在”,换来了小和尚“回礼”

人生转折

宋代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两党之间激烈竞争。而苏轼被归为旧党,苏轼就在其中几经起伏。

苏轼的一生中发生转折的就是”乌台诗案”。苏轼四十三岁时被调到了湖州的知州。在上任不久后,他就立即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谁曾料到,就是这封《湖州谢表》使得仅上任三个月的苏轼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身为文人的苏轼,在写文章时难免带有个人的色彩,文笔常常带有一些感情,而恰巧就是这一次的谢表中写道自己年纪大了,不适合追随新进了,这些话就被有心之人听到后,大肆宣传利用,说苏轼不忠于朝廷,反讽政府,包藏祸心等,这使朝廷内外一片反苏之声。新党一心想将苏轼除之后快,皇帝宋神宗也对苏轼心生不满,这一切使得苏轼岌岌可危。

苏轼也有被人怼的时候,一句“秃驴何在”,换来了小和尚“回礼”

旧党纷纷奔走援救,新党中一些清醒之人也伸出援手,王安石也站出来为苏轼求情。王安石说了一句盛世怎么能杀士子呢,这一句话救了苏轼。

历经”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正是在黄州,苏轼遇见了这一生对苏轼有着深远影响的人,这个人就是佛印禅师。

在初到黄州时,苏轼听说有佛印禅师这号人物就去寺庙里拜访,开始时苏轼觉得佛印禅师名不符实,但几经交往,苏轼和佛印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东坡居士与”英灵的衲子”

苏轼的一生中命途多舛,但是他为人豪迈,广交好友,朋友众多。而”英灵的衲子”的佛印禅师就是这样一位苏轼影响深远的人。

佛印禅师俗姓林,在他十九岁时就进了寺庙,佛印禅师专心修习佛法,在佛印禅师二十八岁的时候,佛印禅师就已经有所作为。佛印禅师被他的信徒称之为”英灵的衲子”。宋神宗敬仰佛印的道风, 赐号”佛印禅师”。

苏轼也有被人怼的时候,一句“秃驴何在”,换来了小和尚“回礼”

佛印禅师不仅对佛学有着很深的造诣,对道学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苏轼恰巧极为喜爱道学;生活中佛印不忌讳荤腥,喜爱美食,而苏轼也喜美食。兴趣的相投,性格的相近,这一切让两人极为吸引。

苏轼和佛印禅师两人关系甚好,两人经常互相开玩笑,两人是难得的忘年之交。一次苏轼和佛印外出时,苏轼对佛印说狗啃河上骨,佛印只回了一句水流东坡诗,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东坡居士与佛印禅师的趣事很多,不止上面提到的那一个。这天,东坡从友人那里得到一本好书,立即想找佛印禅师讨论一下。东坡就急急忙忙的去了寺庙,进寺庙时大喊一声”秃驴何在”?打扫的小和尚听了十分生气,小和尚觉得这人对师傅好生无礼,就“回礼”四个字:”东坡吃草”。

苏轼也有被人怼的时候,一句“秃驴何在”,换来了小和尚“回礼”

东坡一听,自己对人家师傅不尊重,说人家师傅是驴子,小和尚回答在东坡上吃草,心生惭愧,就立即道了歉,小和尚不是小气之人,就带东坡去找了师傅。这一段问答后来被传了出去,谁知竟然成了千古绝对!

上一篇

古代社会经济史——从古代纸币的发展,看元代“钞法”实行的利弊

下一篇

三国里提到关兴,张苞的地方不少,为何对赵云儿子却没过多描述?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