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丞相李斯,缘何最终被夷灭三族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丞相李斯,缘何最终被夷灭三族
收藏 0 0

李斯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出身贫寒低微,经过打拼,最终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辅助秦王嬴政成就帝业,实行郡县制,制定统一的典章制度,其因在泰山的第一块石刻留下了字体“小篆”而名扬四海。可以说李斯的政治主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同时李斯还才华出众,留下了大量的珍贵文献,其《谏逐客书》既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篇千古传颂的优秀文学作品。

李斯(前284年至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为了改变命运成就一番事业,李斯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入秦为官后,殚精竭虑,成为权倾一时的秦国丞相且颇有建树。然而,这位有如此成就的人,却在秦二世二年七月被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其下场不免令人人慨叹。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丞相李斯,缘何最终被夷灭三族

李斯被腰斩且夷灭三族,与他的奉行的“仓鼠”处世之道不无关系。明清时期文学巨匠、自称紫阳道人的丁耀亢说:“李斯尝为仓吏,见仓鼠而乐之。吾观斯死生,亦一鼠而已。始而谋饱,终而啮人,秦之社遂以空。及东门黄犬,仍思顾兔,驰心犹未死也。矫诏杀人而致族灭,不亦宜乎!高则刑余匹夫,死亦不足责。若夫恬亦有罪焉,为秦名将而阿主兴功,杀人多矣。此太史公所以罪之也。或曰:扶苏何罪?夫扶苏不死,则二世不被弑,秦能亡乎?”

李斯信奉“仓鼠”的处世之道,毫无节操。据《史记》记载,李斯在楚国担任小吏的时候,“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他的“仓鼠”处世之道令其为了自身,不讲究修身养性,为其带来了杀身之祸。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丞相李斯,缘何最终被夷灭三族

李斯没有做人的底线,助纣为虐。为了自保,李斯与奸邪之人赵高同流合污,迫害扶苏。当年,秦始皇出巡到河北沙丘,突然病危,死前令赵高书写一封诏书,让长子扶苏赶回咸阳处理后事并有意让他继位。但是诏书没发出,秦始皇就病死了。可身为掌管皇帝玉玺和御驾的赵高却心怀私心,想立与自己关系密切且年幼无知糊涂的胡亥为帝。在此重大的历史关头,李斯身为丞相,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本应从国家社稷存亡、黎民百姓的安危和太平着想,主持公正,但是他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抛弃了起码的原则,同奸人赵高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共同扶胡亥继位,诛杀了公子扶苏,大将蒙恬及其弟弟蒙毅、右丞相冯去病等,连坐者不计其数,秦始皇的20多个儿子和10多个公主也被杀,搞得秦朝宗室震荡,人人自危。

李斯还是“焚书坑儒”的始作俑者。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李斯向秦始皇上奏《焚书议》,建议把全国范围内除秦记以外各诸侯国的史书和私人收藏的《诗》《书》等诸子百家的书统统焚毁;在公元前212年,又把460多名儒生全部活埋在咸阳附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大毁灭,是对知识分子的大摧残,嵌制了人民思想,对后世造成恶劣的影响。

俗话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了排斥李斯,胡亥继位以后,赵高便设计陷害他。赵高找李斯说:关东地区盗贼闹事,而皇帝却大兴土木、声色犬马,我想规劝,但因为地位低下不敢说,您是丞相,为何不去劝谏。李斯听了以后说,我确实想找皇上商量,但皇上不朝见大臣,没办法。于是赵高向李斯承诺说,等皇帝闲暇的时候,我一定安排你面见皇上。为了让胡亥厌恶李斯,赵高偏偏等到秦二世休闲玩乐的时候才告诉李斯,结果,由于李斯三番五次打扰秦二世的娱乐,二世大怒说:我在朝堂议事的时候丞相不来,偏偏等我在休闲娱乐的时候来,丞相是不是轻视我。此时赵高又趁机挑拨,陷害李斯说:沙丘之变,丞相立功,皇上继位之后,丞相本认为自己可以封王,但却没有任何奖赏,所以怨恨。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丞相李斯,缘何最终被夷灭三族

况且丞相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郡守,只在城中防守,不知是何居心。二世认为赵高分析的有道理且李斯有谋反的嫌疑,于是下令对李斯严刑拷打,李斯不严人手便屈打成招,承认罪状,最后被胡亥下令杀死且诛其三族,行刑时,李斯还没有思己之过,还沉浸在幻想与儿子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快乐之中。据史料记载:“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其情其境令人哀婉。

对于李斯的一生,太史公司马迁评价说:“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败鉴》一书也把李斯作为典型的失败之鉴,说他的悲剧在于不仅贪恋富贵,而且还在于道德品质的严重缺失和人性的严重扭曲。

李斯提倡绝对权力并成功地运用权力由上蔡之小吏,摇身一变而成天下之宰辅,而后“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贾谊《过秦论》)他把绝对权力发挥到了极致,也登上了事业的顶峰,而他却忽视了天下的所有人包括他自己,一味的追求权力,最终都会成为绝对权力的奴仆、傀儡的道理。

李斯虽然远去了,但是他的荣辱却留下了许多思考。一个人立命于世,不仅要有才干、有才华,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处世,心怀坦荡,明净畅快,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作欲望的奴隶、贪心的俘虏,正如曾国藩所说:“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下一篇

疑似今人穿越回古代被坑,墓碑留下愤慨言论“再不来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