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从“傻子”到中兴之主,李忱的贞观之梦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从“傻子”到中兴之主,李忱的贞观之梦
收藏 0 0

在唐朝后期,有两个人写了这样一首诗联。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的前两句是由一名禅师所做,而使全诗升华的后两句则是出自当时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李忱。诗的后两句后来被太平天国的南王冯云山稍作改动,用以抒发直捣清庭的壮志,不过很显然冯云山是没能实现他诗中所期望的那样,而写这首诗的李忱则完成了他的壮志,最终离溪归海。

从“傻子”到中兴之主,李忱的贞观之梦

李忱并非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是唐宪宗的十三子,虽然其母亲只是一名卑贱的宫女,但皇子终归还是皇子,即使隐居为僧也掩盖不住他身上的天子之气。关于写这首诗的李忱此时为何会在庐山与一位禅师研究瀑布,还要从其悲催的经历开始说起。

由于母亲郑氏的卑贱身份,少时的李忱不受人待见,被人冷落和嫌弃,这也直接导致了其隐忍的性格,当这种隐忍到达了一个极限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傻。其父亲宪宗驾崩后,接班的先后是他的一个叔叔和两个侄子。在其大侄子唐文宗时期,曾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酒宴上被人调笑,他却面无表情,仿佛真是这个“傻子”:另一件是一次皇室外出时从马上摔下来的李忱,没有跟上其他人的步伐,到第二天却依然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中。关于这一类的事情,大家都见怪不怪,没有人会去想一个傻子在想什么,但当时文宗的弟弟李炎却发现了些许不对,他把李忱这些不同寻常的表现视为了不悲不喜的隐忍之象,由此也动了杀心。事实也正是如此,武宗上台后决定要让自己这个“傻子”叔叔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他让宦官把李忱带到永巷,打算一绝后快,但当时的一个姓仇的宦官却留了一手,他把李忱扔进厕所后没有杀他反而是秘密运出了皇宫,以备未来利用。这里关于唐朝后期的宦官嚣张跋扈程度这里不用多说,他们就在前一个皇帝时期发动过骇人听闻的甘露之变。唐朝后期的宦官之所以做大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还要往李忱的父亲唐宪宗的头上来算,成功解决藩镇割据开“元和中兴”的宪宗却低估了宦官的实力,最终宦官也在宪宗的倚重下越来越跋扈,宪宗最后也命丧太监之手。太监在晚唐成了一种尾大不掉的存在。因此也难怪后来他们能随意调动禁卫军对大臣展开清洗了。

从“傻子”到中兴之主,李忱的贞观之梦

后来唐武宗驾崩,那些打着如意算盘的太监看来可以有拥立之功和傻子傀儡皇帝一石二鸟的好处。但最后他们失策了,李忱其一绝不是傻子,其二也绝不会犯他父亲宗倚重太监的错误,因为他是怀有成为像李世民那样皇帝的壮志的人。登基后年号大中,他让大学士每天给他朗读李世民所写的《金镜》,在屋内的屏风上写上贞观政要,从这些举动便可知其以史为鉴的决心。

从“傻子”到中兴之主,李忱的贞观之梦

李忱即唐宣宗正如他所崇拜的唐太宗一样在文治武功方面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击溃吐蕃,收复河套,结束牛李党争,压制宦官权力,终宣宗一朝,宦官再也没能抬头。李忱勤勤恳恳所打造的大中之治成为了唐朝二百多年历史中最后的余辉,而唐宣宗也成为了唐朝百姓口中的“小太宗”,完成了“终归大海做波涛”的宏图壮志,但造化弄人,李忱的贞观之梦终究只是一场梦,历代的封建王朝始终逃脱不了五个甲子的厄运,晚年的宣宗在立储问题上游移不定,病危之时决定人选却为时已晚,最后太监重新抬头抢先假传圣旨,清洗辅命大臣,选了一位庸碌无能的皇帝从而获得策立之功,继续左右着唐朝,而宣宗的贞观遗梦也注定成为了晚唐永远的一个梦,大唐最后的荣耀没了,而人类古代是上最强盛的王朝在半个世纪后也即将迈入到历史永远的记忆之中。

上一篇

孙传庭是什么样的人?为何会有传庭死大明亡一说?

下一篇

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运动到底败在了哪?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