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晚清人才能臣不少,为何就没有一个人能扳倒腐朽的慈禧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晚清人才能臣不少,为何就没有一个人能扳倒腐朽的慈禧呢?
收藏 0 0

提到晚清,总绕不过慈禧这个坎,在许多人眼里,这个老妖婆就是无底洞,将中国几千年的强盛一朝吞没,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肉。从史实看也确实如此,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欺软怕硬,打压起自己人来毫不手软,什么推翻戊戌变法、什么镇压太平天国等,都是一把一的好手。

晚清人才能臣不少,为何就没有一个人能扳倒腐朽的慈禧呢?

但对外国人就是忍气吞声,并且懦弱到一退再退,签订了一条又一条丧权辱国的条约,继续薅百姓的羊毛,赔着笑脸把钱送入外国人的口袋里。这种情况整整持续了半世纪之久,慈禧在这几十年的掌权时间里,一点点把我国往火坑边推,直到推成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地步。

但纵观晚清历史,当时也不乏有很多人才能臣出世,为何他们当中就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扳倒慈禧这个老太婆呢?其实探其原因,粗看之下有两点因素。

慈禧扯“皇权”的虎皮做护身符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君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自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以来,往后的各朝各代,都在不断加强中央集权,说白了也就是把皇帝一捧再捧、把大臣一压再压。尤其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他废除宰相,将大臣的领头羊抹除,并设立锦衣卫,这些手持“绣春刀”、身着“飞鱼服”的夜行者,将大臣的狼子野心尽数洞悉,君权一度膨胀到了攀至最巅峰的地步。

晚清人才能臣不少,为何就没有一个人能扳倒腐朽的慈禧呢?

而清朝的君权更是已入化境,大臣在皇上面前只能跪地磕头、口称奴才,百姓稍微写点出格的诗词,就要被卷入“文字狱”的漩涡,这使得皇帝的地位神圣而不可侵犯。慈禧便在此背景下,把控了登基时都尚且年幼的同治、光绪二帝,用他们的“皇权”来给自己做护身符,所以想推翻慈禧,就意味着是推翻皇帝,导致其余大臣唯有听命差遣的份,而不敢有造反夺权之心。

满清皇室八旗衰败,给了慈禧巩固权力之机

清军入关之前,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游牧民族,他们的权力结构,和汉族传统的中央集权截然不同,他们采用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国家大事均由八旗皇族商量着来。而清朝建立初期,多尔衮为摄政王渐渐势大,清朝统治者发现,原先的议政王制度非常阻碍自己的统治,于是趁推崇汉风之际,连权力结构也效仿汉室,建立中央集权体系,在“康乾盛世”三朝皇帝期间,清朝的中央集权达到高潮。

再加上清朝并未设置藩王,很多亲王、阿哥只能呆在京城里,没办法像前朝很多诸侯王一样,比如燕王朱棣,以“清君侧”、“勤王”之名起兵叛乱,最终推翻当朝统治者,自己上位。所以慈禧在位期间,丝毫不用担心清朝八旗皇室造反,因为他们一个个都在自己眼皮底下,翻不了什么风浪。

晚清人才能臣不少,为何就没有一个人能扳倒腐朽的慈禧呢?

尽管咸丰去世前设置了八位顾命大臣,想要以此制衡有可能窃权的慈禧,但后者很警觉,一开始就把这股苗头掐死在摇篮中,自此再也无人能动摇她统治的基础。所以哪怕晚清有很多才子能臣,他们也无法推翻势力根深蒂固的慈禧,说白了这些大臣身困在时代的局限性中,唯有农民起义才能打破这类束缚,但很可惜,太平天国很快便被镇压了。随着农民起义势力的失败,西方列强也加强了对清朝的压迫,最终把我国分割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上一篇

同为古代战场用剑,为何西洋剑的寿命比中国剑长?

下一篇

迂腐昏庸,是非不分——南明御史李如月吹毛求疵,自取死路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