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完璧归赵蔺相如成功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实则秦王一箭三雕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完璧归赵蔺相如成功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实则秦王一箭三雕
收藏 0 0

说起完璧归赵,很多朋友都知道这则典故,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赵国获得了一和氏璧,秦昭襄王想要得到,假装打算用十五座城池换,赵国不想给予,蔺相如临危受命最终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蔺相如成功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实则秦王一箭三雕

看似赵国完美获胜,实际上秦国才是最大的赢家。

试想一下,当时的秦国这么强大,单挑轻轻松松碾压其他各国,如果他真的想要这个和氏璧,无论什么情况这个和氏璧是回去不得,强行留下蔺相如与和氏璧也未尝不可,真实的原因确是秦昭王为了测试赵国的实力,为何这么说呢?

完璧归赵蔺相如成功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实则秦王一箭三雕

赵惠文王上一任君主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时期进行了一场非常有名的改革胡服骑射,这使得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

虽然后来发生了沙丘之乱但其实力仍不容小觑,或许正是因为赵国发生了沙丘之乱,让秦国不知赵国现在底细如何,因此借要和氏璧为引子,以探赵国虚实。

史书记载“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当时秦国十分强大,虽赵国实力也不容小觑,但自从赵国答应将和氏璧必须得献给秦国,这个举措就已经失败了。秦国得知赵国实力并没有那么强还是惧怕秦国的。

这时候会想,那秦昭襄王为何不直接将和氏璧留下呢?

虽然秦国强大,但是两国交战必定会使秦国国力衰弱,为以后统一六国削减了实力,这怎样才能不费一兵一卒将赵国破灭呢?

这时候秦昭襄王想到了一个办法,和氏璧虽然是好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当然也可以将赵国搞出内讧。借此挑拨赵国两大势力,廉颇与蔺相如。

完璧归赵蔺相如成功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实则秦王一箭三雕

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蔺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所以在我们印象中蔺相如有胆识,有口才最终将和氏璧完璧归赵,对他和整个赵国乃至现在来说他的确了不起。

但站在秦国来说这刚刚好着了道,蔺相如此次回去,凯旋而归,升官必不可少,那么廉颇必定与之撕破脸皮,赵国内讧,岂不是不攻自破。

完璧归赵蔺相如成功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实则秦王一箭三雕

事后果然蔺相如官拜上卿,高于廉颇,此时的廉颇也觉得没什么,毕竟秦国强大,完璧归赵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事情,起先没觉得怎样。没多久为何会两人闹翻,这里面没有秦国的干扰吗?

火上浇油这是必定的,不然秦国绝不会让蔺相如完璧归赵,那样自己啥都拿不到,何必如此呢。扣下比什么都强,但事后蔺相如的一席话,廉颇自愧不如,负荆请罪。秦国的计谋就此泡汤,但秦昭襄王已经得到了赵国实力的虚实,其他的已经不重要了。就当是卖给赵国的一个情。

完璧归赵之后,秦国和赵国之间还是发生了小规模的战争。这就是后期的试探,后来秦国为了南下攻打楚国,防止赵楚联盟,刚刚好上次卖的人情,提出渑池之会。两国实现了短暂的和平。

完璧归赵蔺相如成功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实则秦王一箭三雕

秦国能够免除后顾之忧,全力南下,攻破了楚国都城郢。为六国统一打下了基础。

不得不说秦昭王老谋深算,这计谋用的真的天衣无缝,赵国弱,直接抢并且吞并赵国,赵国强,让他们起内讧,还给他们卖给他们一个人情(你不惹我我也不惹你),为防止攻打楚国奠定了基础,真的是一箭三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仅为作者的看法,仅供参考。

上一篇

励精图治,促使国家走向正规,可惜老天不做美,一代明君就此陨落

下一篇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古代谋士为何不自立为王呢?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