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山西省原平市独有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凤秧歌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山西省原平市独有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凤秧歌
收藏 0 0
山西省原平市独有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凤秧歌

“凤秧歌”是流行在山西省原平市的一种集体表演的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表演时男女各半,男的头戴一顶草帽形的小帽,帽顶戴有一条既薄又窄,约长丈余,盘成螺旋形的竹圈,竹圈顶端置一鲜艳的红色绒球,形似凤凰头顶的红翎,故当地群众称其为“凤秧歌”。

表演时,男的身背腰鼓,女的手} – 2 l持一小堂锣,边敲边舞。随着舞步的节奏,帽上的竹圈前后伸缩摆动,风格别致。经过一段舞蹈后,便开始L : / | ! ? ^演唱,演唱的歌曲大都是词、曲都很长的叙事歌,. ; M曲调风味特殊,既有民歌的特点,又有曲艺的某些特征,代表性最强、最受欢迎的曲目是《过大年》。

原平凤秧歌是一种山西省的节日性的传统集体歌舞表演形式。在原平市只有北贾村一带才有e , K E,在山西省也b i $ { h是独一无二。它产生的时间相当久远,由于多种原因在流传过程中几经兴衰,濒临失传,建国后才重放艺术光d 4 : M %彩。

山西省原平市独有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凤秧歌

传说一:秦始皇走马修边时,有一家老少为躲避苦役,儿子装疯卖傻扮成疯公子模样,扬襟舞扇,癫出城外,野太医和全家老少追着儿子逃出城去。后人为了纪念这种* ; m L #足智多谋的行动,便产生了这种艺术形式/ o k ` L & 4 +。凤秧歌中的两个领头人,恰巧是“疯公子”和“野太医”。

传说二:在北宋末年,梁山起义军为了搭救被官家捕捉的兄弟,扮成卖艺人模样,混入城内,劫了法场。后人为了纪念起义军这种英勇行为,便沿用了此种形式,产生了“凤秧歌”。

传说三:北宋末年,为了抵御辽国的入侵,从中原各地征调士卒开赴边地b q C b R。当时,地处雁门关里的北贾村驻有许多安徽凤阳县籍的将士,为表达思乡之情,常在营帐外演唱v + E I d家乡的“凤阳花鼓”,群众争相学习,并与当地M X V e j固有的传统民间艺术踩圈秧歌结合,x w N k Y 5 O e j形成独具特色的“凤秧歌”,历千载沧桑而流传至今。

“凤秧y C a歌”的前身可能是“凤阳花鼓”。在300年前由外地传入崞县(今原平市)。后与当地踩圈秧歌相结x q {合,吸取了民歌小调6 6 e 9 ! Z R丰富了演唱部分,逐_ x r P j +渐演变成现在的形式。

“凤秧歌”多4 ; k y O于农历十四至十六在本村分“上院”、“踩街”、“Y & & 5 N k t N撵旺火”三种形式进行表演。另外村庆、庙会、闹红火时,也常常会聚集一处,一连. $ V S 5 R /几天一围几个圈子进行秧歌表演。

“凤秧歌”传统节目有80余个。绝大部分是反映农村生活和生产的。如“担货郎”“住娘家”“过大年”以及歌颂现代生活的“卖余粮”等。

山西省原平市独有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凤秧歌

原平凤秧歌的演出队伍少则十余人,多则几十人。早期凤秧歌的扮演者,都是男人,女角色也由男的化妆而成。0 . b ! 2后来,不少姑娘踊跃上场演唱,有男有女,更具风采。男角都$ % = /是武士打扮,身挎腰鼓,头戴军盔,奇妙的是o } 9 E [ X + r盔上盘绕= Q X) F X w X V !一个竹圈小帽,是一根长u E R U h * M e约八尺的富有弹性和韧劲的竹条,竹条顶端缀一束红缨,表演时可甩出收回,上下翻飞,伸缩自如,令人叫绝。女角都打扮成古代村姑模样,手拿小锣,边扭边行,舞姿优美轻盈。

1955年著名民间艺人李二俊率队赴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演出的原平凤秧歌《过大年》,首次改变了男扮女装的传统形式,获得优秀奖,被i x a专家誉为“真4 9 (正反映劳动人民欢乐和美好 e x V r y ) b愿望& 5 M的民间艺术”。

2006年四月,这W Z ~ @ * } * 0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一次随着忻州文化走e | w q ?出山西,走进”星光大道”让全国乃至世界人们欣赏到了它的魅力.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更受人们喜爱。

2008年2月原平凤秧歌扩展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秧歌”之中。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1004854091@qqt j o & X.com

喜欢的K H i }点点关注!!

上一篇

宋丑子给段财主的娃娃喂上辣椒面

下一篇

山西杏花村汾酒的美丽传说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