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典型大规模围歼战例——长平之战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典型大规模围歼战例——长平之战
收藏 0 0

典型大规模围歼战例——长平之战

典型大规模围歼战例——长平之战

在战场上,如果想围歼敌军,那么就必须暴露一个薄弱点给对方;这个薄弱点要有足够的价值让对方投入主力,而且要保证不会造成己方崩溃。当敌军陷入陷阱,主力部队被投入混战后,我方当以机动兵力截断其与后方的联系,形成合围。

作为统帅在会战中必须注意,设陷阱的时候绝对要保证己方机动兵力和预备队的隐蔽性。如果一开始己方预备力量被敌军主力黏住了,那么后续行动中很难再调集兵力去形成合围圈——敌人没有落入陷阱,而是拆开了你的陷阱。完成合围的过程中一定要干扰敌军的判断,让对方在合围圈完全成形之前迟疑不定,不去主动突围。用一系列小规模的进攻打断敌军的节奏。在最后的阶段一定要保证封堵住敌军的突围与解围部队。

决战长平

秦昭王四十五年,秦军伐取韩野王,断绝韩国上党道。韩上党郡守冯亭认为郑道已绝,韩国不可能再保有上党,但又不愿归于秦国,决定全郡投降赵国,派出使者去寻求当时仅次于秦国的军事强国——赵国的保护。赵国朝廷认为不用耗费一兵一卒,可平白获得一郡十七城人口与土地, 极为有利且机不可失,决议出兵,接受上党。秦昭王四十七年,秦军全取十七城之地,而廉颇仅能引赵军二十万驻扎长平,收拢上党地区军民。一旦接受上党,必然成为抗秦第一线,赵国未得其利先受其害,秦军调转方向攻击赵军,引发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长平决战。

首先我们站在赵括的角度,来看看眼前的情况:营地里印象中本该剽掠如风的赵军,如今都变成了土木系毕业的工兵部队,在对峙中不断地筑垒修建完善工事,每天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挖沟、砍树、烧砖、砌墙、盖房,成天只开发地产了。大部分士卒士气低落,看上去根本不像是一支军队的样子,显然必须先要对部队进行整顿。

典型大规模围歼战例——长平之战

◎ 从赵军的角度鸟瞰战场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是时候发起攻击了。那么应该仔细地考虑:在长达数十里的战线上,应该从哪一点发起主要攻击?我们再回到战场,仔细观察:两军自北到南对峙,整个丹河河谷,地形如同一个喇叭口,北方狭窄,往南则逐渐开阔起来;两军各占据了丹河东西畔一系列的山岭。北边谷口狭窄,不宜摆开大军,仰攻秦军壁垒也比较困难;南边虽然开阔,然而西、南两个防线都有秦军的营寨,秦军出寨来战,弄不好很有可能被三面包围。应该找一个平衡点来发起攻击。

同样的问题也萦绕在白起的脑海中, 站在赵军的立场上,到底应该攻击什么位置更有利,或者说秦军的第一个陷阱应该设在什么位置,什么样的情况可以吸引赵军全力来攻?要保证能够不被攻克,黏住赵军主力,吸引赵括全部的注意力。同时还有两个问题:如何形成对赵军的合围圈,需要控制住哪几个要点才能把整个长平地区变成一座牢笼?如何拿下这几个要点?

双方的统帅各自站在空仓岭与将军山上对望,丹水平静地流淌着,山上的森林因为双方伐木取材而日渐减少。忽然间,赵括注意到对面山顶上的秦军帅旗,据斥候回报,秦军在空仓岭营建粮仓,正在屯粮。“对就是这里,全线出击,主力突击空仓岭, 冲击秦军帅旗,在几个谷地上打开突破口, 一举夺下秦军粮草。如果是白起来了,我自不敢托大,但是王龁勇夫一个,我若全力进攻他只有招架的份。”

次日,赵括建将旗于韩王岭俯视长平, 赵军开出营寨在丹水河谷列阵。看见连日挑战不出的赵军竟然主动前来挑战,秦军士卒兴奋异常:“可等到你们这些缩头乌龟出来了,快点把脖子洗好给老子砍,这些首级正好可以给家里多换百十亩田土!”

两军在平坦的河谷上列阵激战,会战从清晨一直打到正午,秦军的战线虽然没有被击穿,但是已摇摇欲坠。赵括兴奋地下令在秦军战线中央谷口位置投放预备队,命令随着招展的统帅大旗和其他旗幡传达了下去。在南边,意想不到的变局发生了,白起的撒手锏即将祭出。

典型大规模围歼战例——长平之战

◎ 秦俑千面,强大的秦军正是由无数的普通秦人所组成

赵军已经将战线成功地推进到原先廉颇所营建的东垒壁,秦军依仗着山岭线与营垒,将赵军死死挡住,战线发生了胶着。赵括沉吟,从现在这个态势来看,第一线的秦赵两军都到了极限,战线就像一根紧绷着的牛筋,如果谁能先在上面敲一下,就能打断这根弦。

“传令!全军压上,帅旗向前移动。我们要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秦军头上,直到碾碎他们!帅帐接管所有预备队,全体下山。”自信的赵括还不知道,老辣的白起就是在等待他做出这一决定。

王龁在东垒壁与赵括部死战,然而,王龁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秦军主帅 ,白起给他的任务就是在空仓岭一带黏住赵军主力,能吸引到的赵军越多越好。白起亲自率领主力借助山岭阻挡了赵人的视线,从北线机动到了南线,真正的包围要开始了。

用相等的兵力围住赵军的办法只有一个——将赵军彻底引入谷地中,控制几个方向上可以作为出路的谷口,利用山岭为墙,谷口为门,秦国锐士为锁,将赵国四十万大军关进长平这个巨大的牢笼里。当赵军主力攻西垒壁不克时,拿下北部长平隘口,截断长治与长平间联系;西南绕过赵军主力,攻克赵军营垒后的故关,锁住其退路;南边完善界牌防御,让赵军四处碰壁。

典型大规模围歼战例——长平之战

◎ 长平会战第一二阶段,白起开始包围赵军

秦军南北派出两路奇兵。北路夺取长平隘口。这一路是在主战场的边缘,不能太早发起攻击,否则为韩王山上的赵括发现,定会拼死争夺而难以夺取。南路由于路途较远,所以需要预先出发,借助米山挡住赵军的视线,沿大东仓河谷行军直插赵军背后。两路奇兵可谓神来之笔,尤其南线要克服更多的难题:北线基本都在秦军之前控制区域之内,隘口就在眼前,只要选择合适时机便可夺下;南线需要侦察线路是否正确,还要防止赵军堵截(南线的突破口依然在赵军防线监视之下),如果被赵军发现并堵截,则该路的行动基本属于失败了。但是南线成功的关键也在于赵军的布置——赵括率全军在前与北线秦军大战,韩王山后到米山之间的赵国后勤辎重部队由冯亭统领,南线缺少有力的将领来坐镇——老帅廉颇若在,或许能够成功抵御秦军的穿插。

为了保证在最后围攻阶段前最大限度地削弱赵军战斗力,白起还决议出五千骑兵强行凿穿赵阵,穿越韩王山与米山间的山谷,袭击赵军辎重,伺机占据山岭上空虚的赵国壁垒,断绝前线赵军的粮草。这一支秦军所要完成的任务堪称是最困难的。

当从王龁、王陵、蒙骜、司马梗等处飞奔而来的传令兵回报行动成功时,白起不由得大喜,令界牌秦军北上封闭长平以南。天黑之前,看着韩王山上飘扬的赵军大旗已被秦军黑色战旗所取代,白起亲率主力从空仓岭以南迂回攻击赵阵侧翼,开始完善心中预想的合围圈。

为了迷惑赵括,防止其立即突围,白起决定还是要利用一下赵括的“纸上谈兵”,先将之前一直隐藏的帅旗明明白白地打了出来。白起的旗帜果然能抵十万大军,赵括和赵军将士看着白起那流露着无边杀气的帅旗在秦阵中央飘舞,秦军大阵在一片欢呼声中开始了对赵阵的攻击。

看管粮草辎重的冯亭冲破米山和韩王山间的谷口,率领最后一批赵军与赵括会合。然而辎重营地的粮食已经没剩下多少,冯亭没有给赵括带来希望,只是增加了更多要吃饭的嘴,赵括这时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大军面临断粮。接下来的许多天中,在弩箭的掩护下,一个又一个新的秦军方阵显露在赵兵面前。只见秦兵端平长矛大戟向着赵阵发起一次次进攻,逼迫赵军结成防御阵形,抵御秦军几乎没有断绝的小规模攻击。出于惯性思维,赵括按照兵书上的内容布置好了营地,暗自庆幸秦军暂时无法攻破自己的防御。“胶柱鼓瑟”,这是赵奢对自己儿子的评价,知子莫若父,赵括只会按照兵书上的内容单纯应对,秦军退就追,秦军进攻就防御,根本不知道从总攻开始那一刻起,自己就成了白起手中操作的悬线木偶。

作为应试教育下的好孩子,白起“考”哪个“知识点”,赵括同学就按照兵书上的标准答案来“应答”——白起退守赵括就进攻,白起进攻赵括就马上转为防守, 丝毫不去思考这个残酷的“考试”意义何在。当彻底陷入绝境后,“优等生”赵括才知道,“主考官”白起所出的试卷是多么的不怀好意——获得这份试卷的“满分”的奖品是免费地狱旅行券一份——单程, 四十五万人用。

典型大规模围歼战例——长平之战

◎ 长平白骨

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在骷髅山、白起台、杀谷这样的地名中感受四十万赵军冤魂的哭泣。

上一篇

北宋因危机亟需改革,却遭排斥!论王安石是如何将改革进行到底?

下一篇

在古代被判灭九族重罪时,若要侥幸逃脱朝廷追捕,到底有多难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