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收藏 0 0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青岛山,又名京山。从山势环境来看,青岛山不仅是前海一带最高、最没有遮拦的山,而且也是南控青岛湾 、北扼台东、四方和后海一带的最佳制高点。1899年侵华德军在青岛山炮台,由南、北炮台和德军“青岛要塞”地下中心指挥部所组成。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德国人入侵后,称青岛山为“俾斯麦山”,于山的南北两处各设一处永久性炮台,名“俾斯麦炮台”,这是以德国的“铁血首相”之名而命名的。南炮台有野炮4门,北炮台有野炮两门及机关炮两门。南、北炮台均险设于山腰危岩处,居高临下,东与太平山,西北与贮水山炮台组成护卫市区的一道屏障。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指挥部总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50余个厅、室,大部呈三层立体结构,局部五层。顶部装有铸铁旋转望塔,可全面观测掌握进出胶州湾入海口的舰船情况。内设两个蓄水池,可保障2000余名官兵三个月的作战生活用水。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建筑布局上,分为作战指挥、生活卫生、后勤保障三个区域。内部还建有发电机房、锅炉房、水泵房、会议室、兵器室、机要室、官兵餐厅、卫生室、洗澡间、警卫兵室、勤务兵室、秘密逃生孔道等。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三道保存完好的大铁门,具有防弹、防毒、防水的功能。当年德军使用劈山、浇注、回填式施工方法所建成,还设有防水、防潮隔离带。德国建筑师还将正门入口设计为三层大铁门。门框的高度为1.7米,这种高度使进入要塞内部的人必须慢步进入通道,如果要塞洞口被敌人发现,敌人只能一个个依次“慢步”而入,如果一旦奔跑,头就会撞到铸铁的门框上摔倒在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对德宣战,青岛成为亚洲惟一的战场。日德两国军队在青岛山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德军战败投降前自行炸毁了南、北炮台,惟地下指挥部保存比较完整 。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德国人在山顶上修建了可360度旋转的铸铁“瞭望塔”,这座铁塔自重6吨,连同框架100多吨,由于当时国内没有如此先进的铸铁技术,铁塔是在德国本土铸造而成,用船运到青岛之后在山顶进行拼装。铁塔由4片厚20厘米的钢板由螺丝铆合而成,可以抵御当时最强大炮火的攻击,下面由44枚直径5厘米钢珠支撑着作360度转动。当时配合望远镜可以对青岛山周边地区和前海一带一览无余,是指挥所的眼睛、指挥室的重要消息来源。铁甲为暗堡形,有旋转盔。值得一提的是,瞭望塔的铁板采用了当时德国最先进的铸造技术,至今仍不生锈。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在山头的外部,为了保卫地下要塞,德军还设立了不少防御性碉堡和暗堡。为了使这些军事设施更有隐蔽性,德军还在山上种植了黑松、刺槐、青朴、黄连木和短柄袍等。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近年来,青岛山炮台遗址相继修复了原德军地下指挥部,在青岛山东北麓建成了展览馆,使遗址成为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

列强在中国的见证——青岛山炮台遗址

展览馆内史料翔实,借助于300余幅照片及上百件实物,将胶澳设防、胶州湾事件、德国的殖民统治、日本的军事侵略、苦难与抗争、“五四”运动与青岛等六段史实真实地再现,详细全面地展现了从1897年到1922年间的青岛历史。

上一篇

揭秘鲜为人知的红九军:存在时间短,伤亡损失大

下一篇

历史趣谈:为何南海观音不在“南海”而在“东海”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