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

中国“五大名瓷”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五大名瓷”
收藏 0 0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
我生君未生,君生# ~ + u q A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E d A l % ~ X # ?

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h H ^ ^ v 3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 7 ! T T )& P k E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北宋官窑至今没有找到窑址,文献记载也很少,从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世品看,被认为是北宋官窑的这批瓷器的胎子是紫黑色的,施釉很厚,莹润如堆脂,粉青或天青色,开稀疏的大纹片。施釉后略有流淌,口部等釉薄的地方隐约露出胎色。因此,紫口是北宋官窑一大特点;裹足支烧、器底有芝麻钉痕迹是另一7 l 7 v 0 s v 0 O大特点。
  – W i D O & ( Z F官窑和汝窑一样,以釉色为美,没有纹饰,立器只有凹下或凸起的弦纹或边楞。器型种类较少,除了盘、葵口洗以外,多仿古青铜器的造型,如长颈瓶、贯耳瓶、贯耳尊、兽耳炉等。+ ~ ( :宋室南迁后,在临安(今杭州)建5 ~ ;都。从己出土的大量瓷片看,南宋官窑瓷器的胎子呈探灰、灰褐) y 8 y r u $ P、灰黄等色。胎有薄厚两种,即胎厚釉薄的和胎薄釉厚的。釉厚的瓷片从断面可看出施釉痕迹,一层一层很清晰。釉子温^ G 3 b I润似玉,也有比较光亮的。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等,开比较细碎的纹片。南宋官窑既有裹足支烧的,也有垫烧的,器底大而薄的往往采用支烧与垫烧共用的方法来保证质量。

官窑六棱花口洗 宋

中国“五大名瓷”

  哥窑方洗 宋 5.7*2.6厘米

中国“五大名瓷”

  哥窑方洗釉水肥厚滋润、开片均匀,胎质厚重。底刻 “官”宇款,原为同治皇帝的老师李鸿藻所藏之物,后传至其子手里,被一收藏家征得,一直藏不示人。_ @ F
  
   龙泉窑瓷器   北宋时期龙泉青瓷c / _ ( x Q c n _尚保留着仿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色,薄而光亮。南宋Q w $ Z E L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这两种釉是龙泉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从工艺学角度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 / v J m } 8是一种”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黏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这种厚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熔化的, ( } i 7 6 a ; D石英颗粒,当光线n # T射入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
  北宋龙X F 1 U T o泉青瓷装饰手法主要为刻花、划花、印花及贴塑等。常见纹饰在北宋多莲瓣、荷叶,南宋多云纹、水波纹、游鱼等。铭文见有印阴文”金玉满堂”及 “河滨l @ z _ h Y ? 5 r遗范”两种。
  北宋龙泉窑器型有炉、瓶、盘、渣斗及塑像等,各类造型7 { t ( $ 5 N n :变化有多– Z – X q [ = 6种样式。如瓶有悔瓶、龙纹瓶、虎纹瓶、五管瓶、胆瓶、鹅颈瓶等;炉则有三足、四足及八卦炉、奁式炉等。南宋时,龙泉青瓷造型更加丰富,除各类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 Q L {盂、水注、笔筒、笔架等亦常见,象棋子、鸟食罐也颇有特色。此外,仿古铜器及玉器的各式鬲、觚、觯、投壶及琮式瓶等,与北宋后期| [ K祟古之风相关。K O B o t p d 6 B总之,宋代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故宫中旧藏龙5 2 i泉青瓷以南宋产品D ? D l N为多,釉色多为粉青釉,少数以印双鱼纹饰装饰。其上品釉色匀净、莹润如玉。梅子青釉则属罕见之物。

  
  龙泉窑花口洗 宋 口径17f n D p = j A厘米

中国“五大名瓷”

  龙泉窑始烧于南朝 u –,于南宋极盛,青瓷质量最好,还成功地烧制了粉青、梅子青N + 4 ? , , 等青翠娇艳的釉色,代表了宋代龙泉青瓷发展的U ` L $ f最高水平。此洗形体优美,光素无纹,釉色极佳。

     龙泉窑塔式瓶 宋 高18厘米

中国“五大名瓷”

  此瓶造型新颖别致,器上部作琮式,下部呈塔式,下附四如意足。器身纹样采用印花工艺而成,纹样以纤细的阳纹线条和凸起的阳纹块面图案组成。通体青釉明亮光澈,凸纹釉薄处微呈灰白胎色,足端露胎处呈赭红色。
  
汝窑瓷器
  v b z 1 e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其烧造时间不长,仅从宋哲宗到宋徽宗烧造了20年。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与燃烧后的香M d 0 Z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极细纹片,透明无色似冰裂,俗称为”蟹爪纹”。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应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汝窑瓷器以釉色取胜,少见花纹 ` = ? # M J g *装饰,但汝窑未烧贡瓷以前,曾有刻花和印花产品,如宝丰汝窑遗址曾发掘出刻花鹅颈瓶,当为汝窑未成为官窑以前的产品。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 # } 1 V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_ E *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汝窑未烧造官窑瓷以前也o t s R P U . C ;曾生产青瓷,同时也生产磁州窑类型产品,真正的汝官窑产品,传世的仅见70余件。历代墓葬中时至今日未见出土一件汝= m N R官窑瓷,故鉴定汝窑瓷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汝窑青釉器也有类似汝官窑的,但那是民窑所产,与汝官窑是两码事。

  
  汝窑洗 宋 口径13.8厘米

中国“五大名瓷”

汝窑出戟尊 宋 14*11。5厘米   器形古朴稚拙。釉质光润亚滑,开鱼仔纹片。足底有3个芝麻状支钉痕,其中两枚紧靠足墙,支钉断截面呈白色,这种紧靠足墙的芝麻状支钉痕成为汝窑器的一大特征。”奉化”楷书刻款残。
  
  钧窑瓷器
  钧窑始见于北宋,终于元,是青瓷系统中比较独特的一支。以河南禹县h . p s ) J为中心,窑址遍及县内各地,其最著名的品种是高温铜红乳浊釉,即在天蓝或月白色釉上烧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玫瑰紫或海棠红色,有的还交织着蓝、灰、褐、鳝/ W ! G D V a鱼黄等颜色的斑点或丝缕,如傍晚天空5 # S I : 6中的彩霞变幻莫测。钧窑虽属北方青瓷系列,但它的釉色却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工匠们在釉料之中掺用了少量的铜,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了多变的釉色,并批m e | ) k w ~ ) ;量生产,一改青瓷独步前朝的局面,为后世的瓷器装饰扩大了领域。
  北宋的钧瓷,胎 : ~ –子略厚,致密~ @ G o ] ! s O s,色灰,先素烧后施釉,釉子很厚,以月白、天青、天蓝色为基本色调,釉中的铜分子经高温还原气h o i # P U j氛,呈现紫红颜色 H ~。因为釉子较厚,锻烧时釉子翻滚,釉中所含金属分子重量不同,有的浮在表面,有的2 u P u t & f |沉在釉底,冷却时釉子上下收缩温度不一致,往往留下不规则的细线状流动痕迹,被后人称为”蚯蚓走泥纹”。宋代钧瓷大多都有k $ . } + ! 5 ;“蚯蚓走泥纹”,这是鉴定时比较重要的依据。
  宋钧窑主要器型有:花盆、盆托、盘、W 7 ^ j & + b G {碗、洗、炉、尊等。宋钧窑以釉色美取胜,因@ K K ( |此除了堆凸乳钉、弦纹以外,一般j ^ b I c N m没有其他纹饰。宋钧瓷底足有& P z Y Z ` D v釉,圈足多麻酱色。
  钧窑瓷器底刻有”一”到”十”的数字铭文,并非所有钧窑瓷器o = X v Z都有此铭文,这主要见于尊、盘、盆、奁和洗造型之上,其= F a J @ a铭文在烧制以前刻上。据考古发现证明b v r # ~,数宇为配套而刻,一号最大,十号最小。此外& 7 r / l i S ? y,故宫中旧藏钧窑瓷器还有刻宫殿使用铭文及乾隆御制诗的,多为清代宫廷工匠所刻。其铭文有 “养心殿”、”长春书屋”、”重华宫”、”静憩轩用”、”瀛台”、”涵元殿用”、”明窗用”、”漱芳斋用”、”虚舟用”、”金胎玉翠用”、”5 | $ B ~ B建福宫”、”凝辉堂用”等。宇体工整,d e @ e x z G刻工精美。

中国“五大名瓷”

哥窑 哥瓷 碗 哥窑碗,高72 # ] 7.5cm,口径19.8cm,足径5.6cm。碗敞口,弧壁,浅圈足。里外满饰青釉,釉厚润如脂。釉面布满细碎的开片纹,深浅不一,如网如织X g :,深纹片呈黑色,浅纹片呈黄色,俗称f Y ! / : w $ T U“金丝铁线”纹。

中国“五大名瓷”

哥窑胆式瓶 哥窑胆式瓶,高14.2cm,口径2.2cm,足径5.4cm。瓶小口,长颈,颈下渐阔,最长径在近足部,圈足= 6 ; s j z o o !上宽下窄。通体施米色釉,开黑色、米色纹片,俗称金丝铁线,呈自右上向左的斜纹。此瓶造型秀美,器型为宋代所仅见,釉色润泽,纹片典型。4 g & C ; 2此类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

中国“五大名瓷”

哥窑鱼耳炉 哥窑鱼耳炉,高9 cm,口径11.8cm,足径9.6cm。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S”形轮廓线上收下凸,勾勒Z m V 4 / i W X出端庄饱满的体态,两侧对称置鱼耳,下承圈足。炉的外观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外底有6个圆形支烧钉痕。鱼耳炉因两侧置鱼形4 x 8 F v `耳且可用来焚香而得名,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时虽有仿品传世,但均貌似神离,无法企及原作之风韵。此件属于清宫旧藏品,乾隆皇帝颇为赏识,曾拟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于器外底,诗云: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后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

中国“五大名瓷”

哥窑弦纹瓶 哥窑弦纹瓶,高20.1cm,口径6.4cm,足径9.7cm。 瓶广口,细长颈,扁圆腹,圈足,颈及肩部凸起弦纹四道,器里外及底心满釉,通体开金丝铁线纹片,底C C ? H足露胎处为酱色。釉面开片原因釉与k n 1胎的收缩率不一致,冷却时形成一种釉裂胎不裂的现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错落} y J Y有致的开D $ L J L ] h 0片,顺其自然,形成一种妙趣天成的装饰釉。哥窑釉质凝厚,釉色沉稳,其胎体中含铁量较高,烧成时口沿处釉下垂,形成酱口。

弦纹瓶是典型的哥窑J 5 c c . _产品,造型# z * 8 * )端庄秀美,金丝铁线纹片和肩颈凸起的四道弦纹使单一( d : ) o色釉增添了起伏变化,更具韵律感。哥窑传世品不多,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五大名瓷”

哥窑葵花洗 哥窑葵花洗( v H ~ 4,高3.5cm,口径12cm,足径8.8cm。 洗呈葵花瓣式,洗心微向内凸起,底有6个支钉烧痕。通体施灰色釉,釉汁厚润,釉面满布开片,纹片大小相间,大片的纹线呈铁黑色,a i h L 0 A | m小片的纹线呈金黄色,故有“金丝铁线”之称。此洗造型玲珑小巧,典雅可爱,是3 n b % x u宋代哥窑瓷器中的精细之作。

中国“五大名瓷”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高14.9cm,口径4.6-3.7cm,足径4.8-6.4cm。瓶仿青铜器式样,为八方形,口微外撇,颈部凸起两道弦纹,两侧各有一筒X p #状圆形直耳,中空,俗称“贯耳”。腹下部丰满,高圈足微外撇。底足一周无釉,呈黑色。此瓶釉面光亮莹润,通体开细碎鱼子纹,纹片自然美观,别具一格,为典型的哥窑产品。

中国“五大名瓷”

3 p U ~ X U窑 定瓷 孩儿枕  孩儿枕,高18.3cm,长30cm,宽11.8cm。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作枕面。孩儿b y i = ( h O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上跷,身穿长衣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边模印花纹,四面开光,其中一面凸起螭龙,相对的一面光素,其余两面凸起如意头纹。枕身釉作牙黄色。底素胎,有两孔。枕是睡觉D e 2 C ^时垫首用具。在中. p 6 $ ?国古代,人们喜欢使用玉枕、瓷枕,这是由于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5 H 4 D *”的作用。瓷枕始创于隋代,盛行于唐、宋、元各代。此件孩儿枕塑制精美,人{ F y L =物形态活泼、悠然 f S u N I,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贵制品。

中国“五大名瓷”

定窑 定瓷 刻花梅瓶  刻花梅瓶,高37.1cm,口径4.7cm,足径7.8cm。瓶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俗称“梅瓶”。通体施白釉0 O D [ x 0,釉色柔和洁净,白中闪黄! w A 9 f i。肩部刻菊瓣纹一周,腹部刻缠枝莲纹,下部刻上仰蕉叶纹,刻花清晰婉转,深浅不一,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显示出: S A G U定窑刻花技术的娴熟。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窑梅瓶的标准式样。

中国“五大名瓷”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高22cm,口径5.5cm,足径6.4cm。瓶平口外折,颈细长,圆腹,高圈足外撇。腹部刻螭龙穿花纹饰。此瓶造型优美,胎体洁白,螭龙纹刻划得矫健生动,刀工遒劲有力,线条自然清晰,为定窑的上乘佳作。

中国“五大名瓷”

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 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高5.4cm,口径30.4cm,足径13.6cm。盘侈口,D @ 1浅腹,圈足。里口凸起弦纹2道。盘以印花为饰,以回纹将盘内壁与内底界开,内底饰莲花、荷叶纹各5组,@ 5 & O 7内壁饰缠枝牡丹2周,两层牡丹上下相错,排列有序q e G N , W。盘内外施白釉,口沿因覆烧无釉而镶铜口,外壁可见旋痕及因釉水下流而产生的泪痕。近足处有多处露胎,是为定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

中国“五大名瓷”

官窑弦纹瓶 官窑弦纹瓶,高33.6cm,口径9.9cm,足径14.2cm。瓶洗口,长颈,圆腹,高圈足,圈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扁孔可穿带。颈至腹部有凸起弦纹7道。瓶通体以青釉为饰,釉层肥厚,呈粉青色,釉汁莹润,具 h S S X { R有凝厚深沉的玉质美。

此瓶] K B b 5 7 Y {体仿汉代铜壶式样,简洁雅致,凸起的弦纹改变了造型的单调感,增强了器物的装饰性。器身布满大片纹,纵横交错,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中国“五大名瓷”

官窑葵瓣洗 官窑葵瓣洗, 高4.8cm,口径1[ 1 V W K o $ S8.7cm,足径11.2cm。洗八瓣葵花式,斜直壁,折底,圈足。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开片,片纹交织如网。足底边k z 4无釉,露铁黑色胎。宋代官窑瓷 X k .器与汝、哥、钧窑瓷器一样,特w [ w a U t N N :别注重釉C w G h O M 9 ,色美。其凝厚的釉层系采取先素烧坯体、然后多次施釉的方法完成的,釉层厚度往往大于坯体的厚度。烧成过程中,选用优质木材作燃料,以保证窑内的温度和气氛。官窑瓷器多为素面,既无精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描绘,多用凸凹= M {直棱或弦纹为饰,在釉面自然优美的片纹m W e 9点缀下` Q M 6 – ( Z颇显高贵典雅。

此洗造型优美,釉层? 9 ( D vR # , B ? [ # / Y润如玉,在溢青流翠的釉面上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又闪现条I 4 g n 3 {条小冰裂纹,构成优雅和谐的艺术整体。

中国“五大名瓷”

中国名瓷 汝瓷 汝窑三足樽 汝窑三足樽,高12.9cm,口径18cm,底径17.8cm。此樽仿汉代铜器造型,直口,平底,口、足径度相若。外口及足上各凸起弦纹两道,中部凸起$ @ % k S 3 ) 1 m弦纹三道,下承以三K ( 7 _足。底部有5个小支钉痕。里外满, % Y施淡天青釉,釉面开细碎纹片,莹润光洁。

中国“五大名瓷”

中国名瓷 汝瓷 汝窑三足洗 汝窑三足洗,高3.6cm,口径18.3cm,足距1@ f X6.7cm。m G ] F / ) * 3洗直口,平底,下承以三弯足。里外施天青釉,釉面满开细碎纹片。m } n Y { _ ; Z底部满釉,有5个细小支钉痕。清乾隆帝颇看重此洗,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的匠师镌刻在器物外底部: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

此器造型简洁,制作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

中国“五大名瓷”

中国名瓷 汝瓷 汝窑碗  汝窑碗, 高6.7cm,口径17.1cm,足径7.7cm。碗撇口,丰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L v K q Y满釉,呈淡天青色,莹润纯净,开细小纹片。制作规整,足内有五个支钉/ O X @ s [ L 0烧痕及乾隆御题诗一首:秘器仍传古陆浑,至今陶穴杳无存。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痕异匏樽。盂圆切己近君道,玩物敢~ 0 * U X C v Z忘太保言。后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题”,并钤“古香”、“太朴”二印。汝窑青瓷胎质细腻呈香灰色,釉色如湖水映出的蓝天。

这件汝窑碗Y t o m ~ S胎质细腻,a 5 V b : : 9釉汁匀润,是 一件精美的稀世珍品。

中国“五大名瓷”

汝瓷 汝窑盘  汝窑盘, 高3.n I ( z / y5cm,口径19.3cm,足径12.6cm。盘口微撇; . # h .,圈足外撇。@ f e – q C W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底有5个支烧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此器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g P q裂纹片,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上品。其题字表明此器为当时供奉宫廷的器物。

中国“五大名瓷”

汝瓷 汝窑莲花式温碗@ n 2 e Q  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 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9 h E s Q ! q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 p j E r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 F F 8 # r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j 8 ;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9 = S & } $ j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A N C K z N「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莲花纹碗,以其典雅造型u 6 ] ? 2 c,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z o C N汝窑器中= o F _ ` Y,更显珍贵

中国“五大名瓷”

钧瓷 玫N = &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高15.8cm,口径22.8cm,足径11.5+ = zcm。花盆六瓣葵花式,折沿,口沿边起棱,深腹,圈足。盆V Z e y i t z内外施釉,口沿以内呈灰蓝色,外呈玫瑰紫色,口沿下流釉,凸棱处釉薄呈酱色。底呈深浅不同的酱色7 l T ? 8 ^ X,有5个圆形渗水孔,刻有标识器物大小的数字“七”,并有清代造办处玉作匠人所刻“R m f + $ =建福宫”、“竹石假山用”八字款识。

中国“五大名瓷”

钧瓷玫瑰紫釉尊 玫瑰紫釉尊, 高18.4cm,口径20.1cm,足径12cm。尊仿青铜器式样,口沿外撇,直颈,鼓腹,圈足。器内外通体施铜红窑变釉。口沿下至颈部v k x X z C %以天蓝釉为主,晕散数道玫瑰紫红釉。腹部则主要施玫瑰紫= y 5 L :红釉。器内兼施玫瑰紫与天蓝色釉。底刻“六”字款并有五孔。此尊造型端庄5 L L b 3 9 G ?规整,釉色如晚霞般柔和典雅。在蓝紫融汇、交织变化的釉色中,呈现蚯蚓走泥纹,使器物更增自然天成之美感。此尊应为宫中植花用的花盆,是宋代传世钧窑瓷器中的精品。 

中国“五大名瓷”

M A z L瓷 钧窑鼓钉三足洗,高9.4cm,口径23.5ch T . * F 4 =m,足距9.5cm。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h h = J 器身上下饰鼓钉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洗内施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

河南禹县钧台窑址曾发现刻有“一”至“十”数目字的钧瓷标本,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钧窑瓷器相同,此类数目p h B是同类制品从大到小的编号。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纹为钧} ; A v + i {窑器之特征,是为传世官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品。洗底“瀛台静憩轩用”为清代% { [ F T M :官款。! _ e 6 S r + x

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洮砚和澄泥砚,为我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 砚是k t G m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J x V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 ; D、洮m a k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R j e O P 9 x、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山东的紫金石砚和龟石砚N Q [ O,大汶口一带F ~ C h ; | c 1的燕子石砚,即墨D ` z ^ D &的田横石砚和温石砚,蓬F O o S b莱的砣矶石砚,临沂的薛南山石砚和徐公石砚,曲阜的尼山石砚,河南济源的天坛(盘古)砚,安徽宿县的乐石砚,I X m q G江西修水的赭砚,吉林松花江下游的松花石砚,四川合川的嘉岭m $ { i A I p W 5峡石砚,甘肃嘉峪关的嘉峪m , } 4 K / h ~ u石砚,宁夏,青海的M X 7贺兰石砚,浙江江山的西砚,湖南湘西的水冲砚等等。但自唐5 / n K s代起,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和红丝砚便特具声名。澄泥砚属陶,其余四砚皆为石砚。

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的端溪,世称端砚为“群砚之首”。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g n . r 2 4 B j 2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b U E ? T d g ~ %摸之寂寞无纤W – u .响,按之如小c m { 1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D h t N 7 . w特点。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I i =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歙砚

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砚石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婺源古属歙州,故名。其特点是色如R S * W碧云,声如金石,湿润如玉,墨峦浮艳。其石Y 7 k M ) ) _ } 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洮砚产于甘[ w & 7肃藏族自治州佑潭县,古称洮州,故名7 2 C b W A { V D。亦称洮河砚。其C ) u B _ P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特点是石质碧绿,整洁如玉,条纹似云彩,贮墨不变质,十多天不干涸。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k p Y ) N }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又恢复S K D C了生产。

中国“五大名瓷”

澄泥砚

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它不是石块砚,是用沙泥烧炼制成的砚,质地类瓦,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D { #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澄泥砚的颜色以鳝鱼黄、蟹壳青和玫瑰紫为主。唐时,虢i z 0 9 c B x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 _ R , 2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西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

除石n v v = u v x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砚。汉3 o k = B代有瓦砚,陶砚,玉砚,铁砚和漆砚,晋代有木砚,瓷砚,和铜砚,唐代有泥砚,宋代有水晶砚,石{ 5 ) : 4 4 *泥砚,砖砚和天j F – % : 0然砚,明代有化石砚k / l , R = z f H,清代有纸砚,而今有橡皮砚。

我国的墨砚除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汉代的砚,其侧就刻有鸟兽图s ! j i ^案。随时间的推移,雕刻工艺越N P s 3 4 Vm b q ( }越精湛常是一个墨砚,就是一个绝妙的工艺品。以致有些砚2 b x r x y ?台,专为观赏而做。 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D + x H _ b E M G歙砚、甘肃I _ Y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4 N Y _ z k } b (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

中国“五大名瓷”

上一篇

来波回忆杀!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你还认得几个?

下一篇

中国文化被遗忘了多少?那些被日渐消失的中国节日还能存在多久?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