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镇国玉器——南阳独山玉雕琢的渎山大玉海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镇国玉器——南阳独山玉雕琢的渎山大玉海
收藏 0 0

独山玉,因其主要产于南阳独山而得其名。独山在河南南阳市的北郊,是中国传统的玉材产地。独山玉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温润,有绿、蓝、黄、紫、红m F E ~ O c q、白六种色素。独山玉和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玉、湖北的绿松石一起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镇国玉器——南阳独山玉雕琢的渎山大玉海

在北京北海团城承光殿前的玉瓮亭中,陈列着一件硕大的玉雕,每天向千万游人展现着它雄伟壮x B p I Z #丽的风姿,这就是举世闻名Y : L V z –的“渎山大玉n Z 2海”。 这件渎山大玉海又称“玉瓮”,其实是一件巨型贮酒器,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令皇家玉工制成,v s j c r意在^ 1 6 3 P反映元初版图之辽阔,国力之强盛。它重达3500千克,玉料便是取自河南省南阳市独山。

“渎山大玉海” 又名“大玉瓮”、“k k r , H 0 O m酒海”,高0.7米,口径1.35~1.82米,最大周长4.93米,重约3500公斤。渎山大玉海的“渎山”二字,通假“独山”。大玉海的腹内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诗三首及序文,概括了这件[ # h N巨型酒器的形状、花纹和来历。序文说:“玉有白章,随其形刻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大可贮酒三十余石,盖金元旧物也。曾置万岁山广寒– n 8 { 9 t x c殿内,后在西华门外真武庙中,( + ? 8道人作菜瓮……命以千金易之,仍置承光殿中。”

镇国玉器——南阳独山玉雕琢的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 相传是元二年(1265年)元世祖忽必烈为犒赏三军而制1 V G Z K o E a。它由一整块黑质白章的巨型玉石雕刻而成,周身雕刻波涛汹涌的大海,在海涛之中,又有龙、猪、马、鹿、犀、螺等神异化动物游戏其间。整体略呈椭圆形,内里被挖空,可储酒30余石,大约相当于三千六百瓶一斤装的白酒。

元朝灭亡后,元大都的宫殿大多被拆毁,放置大玉海的广寒殿却被幸运地保留下来。明万历七年(1579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广寒殿失火,继而倒塌,“渎山大玉海”被紧急转运到了皇家的御用监。御用监是专2 k O M门制作宫廷器玩的地方,清代时改为道观,名真武庙。道士们不知它的来历,将它作为腌菜缸使用了100多年。

直到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真武庙重修时,道士们才x o g r O 1 u z发现石钵实为玉制,于是将菜掏出,清洗干净,在里面! J e储水,并放入山石,置于观音大士前,以示南海普陀之意。

乾隆年间,赐居在这一带的翰林院学者来庙里游玩,看到这一不凡的玉钵,认为绝非民间的器物。他们翻寻资料,反复考证,惊喜地发现这就是丢失数百年的元代广寒G G b 9 * S殿前的大玉海。于是报告给乾隆皇帝,通晓历史文物的乾隆喜出望外,于( O $ 5 ? X I F 7乾隆十年(1745年5 C M @ v)命内务府拨银十万两买回玉钵。但他没有同时移回底座,而是另刻汉白玉底座改置玉钵,一同置于北海团城承光殿前。

镇国玉器——南阳独山玉雕琢的渎山大玉海

“渎山大玉海”是现存= w % ` T最早的大型玉器,且在我国传世至今的数十万件玉器中,它是唯一– t _ h p c + )一件可以辨认的蒙古时期的玉器S K 1 X E c z S(公元1271年忽必烈才定国号为元),并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当之无愧为“镇国玉器之首”!

 渎山大玉海的制作D g . P ; a } E材料是南阳E E {独山玉。独山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是中国独有的玉种。独玉质地坚韧致密、细腻柔润,色彩斑驳陆离,常常是由两种以x N c ( D上的颜色组成的多彩玉。颜色绿、白、红、黄、紫、蓝x p N b & D应有尽有,能分成九大类100多种,其多彩性是其它玉种所无法比拟的。独玉不是翡翠,但高档独玉接近透明,翠p h J f H V H b绿色的硬度可与翡翠媲美;独玉不是羊脂白玉,但玉质凝腻柔嫩,丰腴可人,颇具白玉品质。也正因为如_ w 7 $ – , k此,国人将其和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玉、湖北的绿松石一起称为中国四大名玉。独山玉在历代的古书中都曾有记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南阳有豫山,山山出碧玉。”南朝陶弘景说:“好玉,出蓝田及南阳。”

渎山大玉海的制作,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上“量Z j b B s ~ ^ 5 #材取料”和“因材施艺{ [ ! 6 O”的传统技巧,在俏色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它是由一整块 T A G e黑质白章的椭圆形大块南阳独山玉石精雕而成,玉质斑驳变幻,玉瓮内部掏空,空膛深55厘米,体外周身饰波涛汹涌的) @ k u = ( # q大海图案,下部以浮雕加阴线勾刻的手法表现旋卷的波浪a x S,上部以阴刻曲线勾画漩涡作底纹, Q # o ;。周身浮雕没于海浪波涛中的龙、鹿I u 3 M 9 D ; Z 4、猪、马、犀、螺等,9 a | =形体g A 6 4 F各异,神采俱佳,制作采用浮雕和线刻相W b P V e | y @结合的表现手法,既粗犷豪放,又细致典雅,动物造型兼具写实气质和浪漫色彩。

令人意外而高兴的是,与元代玉瓮的玉质、玉色、雕刻风格等均浑然一体的Q z d d 2 L原配底座,1988年在北京法源寺内发现。真是历经沧桑,珠联璧合,的确是一桩盛事。

上一篇

西汉首富,文帝的好基友,结局却是街头饿死

下一篇

野生大象何时在河南灭绝的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