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

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被毛泽东誉为“千古一人”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被毛泽东誉为“千古一人”
收藏 0 0

虞允文(1110一1174),字彬甫,一作彬父、并父。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抗金英雄。虞允文自幼勤奋好学,《宋史》本传称其“六岁诵九经,七岁能属文”。早年,因父亲鳏居多病,不肯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k 9 J J 9四年(1154)始登进士第。累官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三十一年(1161)他指挥并取得了采石之战的胜利。后曾官至宰相,又三次镇守四川,备k [ h战北伐R z 6 5,是南宋出将入相第一人,被毛泽东誉为“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两宋之交

北宋建立初年,为防止武将专权,实行“强干弱枝”、“重文抑武”的集权政策^ ) + @ ! { o O。在当时为稳定政局,发展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造成了冗兵、冗吏、冗费,军队战斗力低下,外患q U ~ r p c – 1 8严重的影响。至徽、钦、高o o K l u X w o三朝最为严重。徽宗一朝二十五年,是北宋政治上较为腐败的时期。徽宗在C , & x政治上几乎无所建树6 0 ~ 0 L,还大肆兴建土木,挥霍享乐。宰相蔡京擅国,把持朝政,争权夺利。国内的阶级矛盾激化,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几乎同时爆发。而与此同时,北方女真族迅速崛起,建立金国。北宋和金为了k Y u n * t F一起灭辽,两国签订“海上之盟”,约定金取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宋攻取辽燕京(今北京)。

金许诺在辽亡后归还燕云诸州于宋,宋将每年给辽的岁币转给金。后北宋两次出兵攻辽,均以失败告终。而金独自攻取燕京后,金方以宋军不能如约夹攻,不肯履行原约。经过反复交涉,北宋以每年另给金朝一百万贯作为燕京代税钱,金才同意将部分燕地还与北宋。但此次联宋灭辽的战争明显地暴露N $ ! * @ e了北宋政治上和W l ` P x # [军事上的弱点,金于是积极准备南侵,意图灭亡北宋。

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被毛泽东誉为“千古一人”

晚年宋高宗

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太宗下诏分东西两路侵宋。徽宗逃跑,命太子监国,继而传位给钦宗,以收将心。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钦宗即位( 6 P ` c l D,改明年为靖康元年(1126)3 u ! q V L a n。钦宗在李纲等臣民的帮助下,退败了金H K g人的第一次南侵。1126年秋,金军一路烧杀掠夺,再次大举南下,开封(今河南开封)沦陷。靖康二年(1127),金人掳走徽、E G K , c ;钦两帝,北宋灭亡。

五月一日,赵构(徽宗第九子)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即皇帝位,重建g $ K ! E @ Z ; &政权,是为南宋。高宗奉行对金妥协的求和路线,绍兴十一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二十年间,宋、金使臣往来,相安无事。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率金军进攻南宋,与宋战于采石,大败。绍_ q P 9 X k兴三十二年,高宗退位m [ ) k j 6 G | H,孝宗即位。孝宗励精图治,以图恢复。虞允文身处两宋之交,亲历了北宋的败亡和南宋的建立。

采石之战

“绍兴和议”签订后,高宗在竭力维护和议的前提下,开始走向安% s 4 = i逸。宰4 s ) !相秦桧迎合高宗,实行投降路线,并排除异己、私营党羽、独擅朝政。南宋政治日渐腐败,军事力量也, h = [ M日渐削弱。金朝方面,绍兴十九年(1149)金内部发生政变,完颜亮自立为帝,史称“海陵王”。完颜亮即位之后,羡慕江南的繁荣,积极策划南侵,A – W { b x D 7企图灭亡南宋,统一全国。他迁都燕京,又大肆征兵,造船买马,积极进行侵宋准备。是年冬,完颜亮派施宜生等为贺宋正旦W x Z / 5 2 f使,让画工隐于使臣中,偷绘临安城郭和山湖景色,完颜亮还题诗其上云:“自古车书一混同,南人何事费车工。提师百万临江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南侵之心表露无疑。

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被毛泽东誉为“千古一人”

“海陵王”完颜亮

虽然当时金国积极3 % v + Q $ # 0准备南侵,但南宋出使金国的使臣报告的情报并不统一,使得朝廷议论纷纷,举棋不定。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贺正旦使施宜生抵达临安,对接待他的吏部尚书张焘做暗语道:“今日北风甚劲。”又拿笔示意喊道:“笔来,笔来。”把金人 p % . 9 | _南侵的消息透露给了张焘。于是,高宗又派出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使金朝p L $确定情况。五月,叶义问返宋证实了敌已聚集兵力,准备入侵的事实。五月二十二日,宰执召三衙帅赵密、成闵~ B ( S | = * Q、李捧、杨存中至都堂议举兵,继而又请从台谏汪应辰、虞允文、汪澈、陈俊卿等集议,商讨抗金对策。

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被毛泽东誉为“千古一人”

金国前期帝王关系

绍兴三十一年(1161)六月,完U ` l * m颜亮又迁都汁京。九月,完颜亮调集六十万军队出淮东。时南宋主将淮南浙西江东西路制置使刘锜拒之于清河口。完颜亮又以精锐部队从寿春(今安徽寿县)渡淮,建康府驻劄御前统制王权拒之。后王权驻扎在濡须口。虞允文听说王权到濡须口后8 5 @知道事态危急,对尚书右h # r仆射朱倬说,王权退师,以临江口,必败国事。朱倬和参知政事杨椿皆认为王权退师以导敌深入,并n , A V 7 v s # H令李显忠出其左,邵宏渊出其右,和王权共同形成夹击之势。虞允文力辩王权定会逃走,朱倬等以为不然。

十月中旬,王权败归。消息传到了临安府,高宗大为惊恐,又想浮海避敌,但遭到了陈康伯、杨存中坚决反对,高宗没办法,“遂定亲征之议”。为了抵御金兵,宋朝廷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到建康府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为参谋军事。高宗对虞允文说:“儒臣不当遣,以卿洞达军事,勉为联行。”允文对曰:“臣敢不尽死力。”叶义问到q M |了建康府,派李显忠往采石接管王权军马,虞允文被派赴采石,监督新旧主将交接,并慰劳前沿官兵。刘锜听到王权溃逃$ W X,引兵归扬州,然后继续南撤,后= g e C d退守瓜洲镇(今江苏扬州2 ; d S南瓜洲镇)。宋金双方在皂角林发生激战,刘锜取得了被宋人誉为十三处战功的“皂角林之战”的胜利。

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被毛泽东誉为“千古一人”

采石之战

十一月初八,虞允文终于抵达采石。时,旧将王权被撤已去,新将李显忠尚未到任。面对金兵充斥北岸,战事一触即发。南宋士兵却三五零星地散坐l * 6 k 3 A大路两旁,无人指挥,缺乏纪律。形势危急,虞允文意识到坐等显忠则误& } ^ /国事,国难当头,必须舍命而出。他立即召集诸将,勉以忠义报国之心,激励士气,“金帛、诰命皆在此,待有功。”有士兵劝虞允文赶紧回建康府,虞允文告诉士兵:“危及社援,吾将安d k j b : k u避?”迅即整顿部队,并沿江布防。

虞允文面对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金军,决定发挥宋军的水军优势,以水师为主。他将陆军有限的步、骑兵隐蔽于山后,同时部署大量重型车C $ h @弩炮和强弩,以击杀登陆的金军骑兵。主力水1 0 Z R e : u军舰队则沿江布阵。虞允文将宋军水师战船分为五队:以Z : S i其二傍东、西;行其一驻中流,载着精甲以待战;其二藏在小港间,以备不测。虞允文刚刚部署好,完颜亮就指挥战船疾驶而来,南T T @ 0宋守军拼死抵抗。天色渐暗时,淮西军队的三B _ $百余人到达采石,虞允文授以旗鼓,令自山后呐喊而出,金军以为南宋有援兵至,遂引兵逃走。

虞允文预料金兵还会再来,于是他令部分舰船控制上流,另外舰船封锁金军舰队的唯一入江口杨林渡口。次日,南宋水军大败金军,并焚毁金e @ H . X军全部战船三百艘,取得了杨林口水战的胜利。完颜亮不得不退s = { G 回和州,P b E k _ J 9 $后转往扬州。

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被毛泽东誉为“千古一人”

行军路线图

R F Z / @ k Z时,李显忠已到达采石。虞允文料到敌退扬州,必与瓜洲金军会合,再次W – & ; b & M ? H抢渡长江,进占京口。虞允文向李显忠借兵S @ X – D一万六千人和战船百艘,前往京口与刘锜会和抗金。由于京口宋军严 / i { O Q阵以待,完颜亮j D D h * O U D –京口终不得渡。完颜亮军事上节节失利,最后急功近利,不顾众人反对,约定三2 R a x B q % @ +日内必须渡江,否? w & c则将尽杀诸将。金军内部矛盾激化,Q = N 5将士们认为对岸南宋军队已有准备,“进有性命之虑,退有敲杀之忧。”他们趁着完颜亮已将亲兵“细军~ 0 * h h z +调去攻打泰州(今属江苏),身W ~ c 3 : 7边缺少侍卫军的时机,于二十八日凌晨发动兵变,杀完颜亮后还军北上,归附新即位的金世宗。这样,完颜亮攻灭南宋的企图终成泡影。

采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是役,宋军以不足两万人的兵力,击败金军近四十万人,取得辉煌的胜利。宋史评论说:O ` U E O P T p pf K 7 f t r ] I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而相对于赤壁之战、淮淝之战,采石之战既缺乏坚0 _ S p ^ s强团结的指挥核心,又缺乏训练有素的军队,也缺乏充裕的准备时间和回旋余地,结果却能以少胜多,从这点看来,采石之战在南宋战史上地位殊为重要。

经略川蜀

虞允文不仅抗金武功显著,而且为官有道,革新军政,选贤任能,政绩L ^ ( w n V M v 2突出,他出将N V N ~ 5 L g )入相,三次镇守四川,两度主政,颇有佳政。

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被毛泽东誉为“千古一人”

虞允文雕像

回顾南宋王朝前期抵抗金军的数十年历史,可以发现宋、金都对川Y L [ [ d B ] } #陕战区十分重视。金兵南下大多会选择三路并进的策略:西攻巴蜀P L z h { . | 0 ~,中取京# 8 ^ M T , 2湖,东侵淮东g _ 这三大战场,川陕固守险要,易守难攻G K ; ^ t B t;中部有长江天险,也可有效遏制入侵势头;淮东地域广阔,水网密布,金军一旦进入到两淮之间,兵势很难展开,十分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从这三线来看,西线金? + v F v }兵伐蜀明显是出于包抄战略的考虑:以长江上游为目标实施重点打击,然后转而向下游开进。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西线四川战场,宋军的坚决& e % = e抵抗对巩固南宋王朝发挥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有效地牵制了金军南下的军事行动。如果能守住了s Z D –四川,便会粉碎金人通过四川对南宋进行s I a 0 D a ,迂回包抄的企图,积7 Z e – I = T ] &极地配合中线和东线战场的正面攻防,从而起到巩固南宋政权的作用。因此,时人认为“将图恢复,必在川陕”。

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被毛泽东誉为“千古一人”

宋孝宗

虞允文三次任职四川,] * h F主要工作是治兵。虞允文曾K – P y k + 7 w _向孝宗提出:“当今事之最大者,莫d j 0 n @过于世仇未报,舆图q h c未归,南北生灵未底于休息”,“而事几之急,莫急于兵、( ? t c n 9 F”。虞允文认为,宋、金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基本平衡,双方都不会轻易挑起战端,因此只有在军力和财力上积极做好北伐准备,以候战机。

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被毛泽东誉为“千古一人”

1145年局势图

首先,在宽民力方面,虞使“蜀民顿苏c x 3 u F”。乾道三年,虞允文宣抚四川,至则捐公钱100万缗代民补输Q / d,岁减军须谷900余万缗,减常赋之虚额,4 8 5 B U y除四路逋欠343万缗,禁两税之预索和盐酒之预输,又发币廪,除年租,赈活饥民数十万。入相后,他见贫民困于身丁钱而生子不举,即令有| O m }司籍势家、寺院私占之荻场以其利钱137000余婚,捐163000余匹为浙民代输身丁钱。

其次,在治军方面,虞允文成绩斐然。乾道三年(1167)至五年(1169),八年至淳熙元年,他又两7 % 4 0 @ w J度入蜀整顿军政。每次都Z h b d U使“军政一新”、“马政修矣”。在乾道五年虞允文离开蜀地时,两边积粮近八十万解,宣抚/ / y司库存钱较前增35万缗,金较前增280。两,银较前增4万两。淳熙元年(1174)二月,虞允文去世, B b u i m的时候,宣抚司所储“钱七百四十三万缗,金八千二百两,银四万六千两j ` C,采帛二万三千四百匹”,数量o Z H * p F jn G t F w @当可观。此外,“乾道四年二月丙申,有旨:四川宣抚使集四路漕臣于利州,以财赋F I b ] Q 7 4 / P之入,对立养兵之额。于是宣抚虞雍公澄核兵籍,去其老弱者近万人,诸军开落诡籍者二千人,定立军额为九万七千有= W 5奇。又颇取四漕岁剩钱以益之。至淳熙间军籍视武安时增三之一,岁用视武安时减三之一焉。”虞允文主持沙汰拣军,三v F e * – d军无怨言。淳熙中,孝宗至白石阅军,见“十万# % % l i . L *之军,一一少壮”,不由地说w a E G前此虞相行拣汰之法,今方见行效。只如采石一事,亦自奇绝”。可} O S见,孝宗虽然对虞允文迟迟不发兵有所怨言,但对虞允文在蜀地所做的工作是给予肯定的。

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被毛泽东誉为“千古一人”

宋军士兵

孝宗曾经对虞允文说:“丙午* o ~ , T K 2 f之耻(即建d T b y N y l C康之耻),当与圣相共雪之。”进川c ! z a d ^ { {后,虞允文虽然积极备战,但却一直没有明确提出出兵的计划。过了一年多,宋孝宗实在沉不住气了,以N u A F ) ^密诏催促q * g虞允文尽快} P U t 7 ] V发兵。虞允文由于军需未9 = } x 5 , /备,不愿仓促出兵。宋孝宗为此相当不满。虞允文深知宋孝宗的信誉,为了不负厚望,日夜奔U b X [ 2 + ;忙,终于积劳成疾,于淳熙元年(1174)二月辞世,时年六十0 / ( 2 ^ ; d四岁。虞允s y v文死后,宋孝宗怒其w R c迟迟不出兵,不肯给他溢号 | } x Q E。当他后来看到@ t o _ k p &虞允文留下的军队全部是l e : j 3 P U P P精壮之兵时,这才恍然大悟,“此允文汰兵之效也”。于是赠虞允文太傅,赐溢忠肃。

虞允文之死对宋孝宗打击相当大,不仅d # K使W $ h 5 _ . g R出兵四川的计划落空L D p U,也使宋孝宗失去了朝中最有利的支持。当时S d # = r G在南宋的统治集团内部,绝大多数人已经安于偏安一隅的现状。虞允文死后,宋孝宗任用王4 4 h # V # I =淮为宰相,理财备战,然而,抗战绝非仅仅是皇帝和宰相的事,朝中大臣如龚茂良、史浩、周必大等,均反战主和。这让宋P | Q A W 8 f X孝宗的决心也大受大挫折,加上辅弼无人,心力交瘁的他也开始迟疑动摇了。从此以后,他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斗志,再也不提北伐一事。

下一篇

张骞:花13年打通丝绸之路的汉家男儿,你不知道他这一生有多坎坷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